皮日休性格冲淡,没有营求,面对灾难无所畏惧。乾符年间天下大乱,朝东出潼关,担任毗陵副使,沦陷后被抓到黄巢叛军中。黄巢爱惜他的才华,让他担任翰林学士。皮日休内心惶恐不安,想自杀没成功,被劫持着让他写谶文来迷惑民众,他写道:“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黄巢怀疑他心中有恨,一定是在用“果头三屈律”讥讽自己,于是就杀了他。面对刑罚他神态自若,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痛心惋惜。皮日休在苏州时,跟陆龟蒙的交情如兄弟,每天互相赠答唱和。搜集自己所写的文章十卷,取名为《文薮》,和诗歌集子一卷,《滑台集》七卷,又撰写《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都流传着。

○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集中,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休、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笃,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夫才情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岨峿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更以言巧称工,夸多斗丽,足见其少雍容之度。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

【注释】

1韩偓(wo):字致尧,龙纪元年(889)进士,官至翰林承旨,甚得唐昭宗信任,后因不附朱温遭贬斥,唐亡,依闽王王审知而卒,著有《香奁集》。传见本书卷九。吴融:字子华,龙纪进士,历任侍御史、左补阙,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召还翰林承旨,与贯休、尚颜、韩偓、方平等交往唱和。传见本书卷九。

2汗漫:广泛,不着边际。

3八纮(hong):天地的极限,犹言八极。纮,通“宏”,广大。

4时间:或云“词间”之误,录以备考。

5惉懘(zhānchi):声音不和谐。《史记·乐书》:“二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

【译文】

○按照韵脚顺序唱和酬答,这种写法并不古老,元和之前,没有见过这样的。等到令狐楚、薛能、元稹和白居易的集子中,渐渐开始了。用别人的诗意来作诗酬答的方法,逐渐废止,但偶见有作。到了皮日休、陆龟蒙,就像急速的风暴顿时兴盛起来,就像空谷里面的回声,随着声响来回应。韩偓、吴融以后,遵守这个写法越发严格,以至于声势浩大而无法禁止。于是天下诗人一致地顺着下风而趋倒,甚至反复唱和几十遍还不停止,而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啊。才华情思聚敛起来还不满手掌一握,散开来则弥漫在四面八方,在词语之间遣发意绪,把兴致寄托在物外,有时进出古今周览上下,流动聚散纵横四海,游刃有余地写到的地方,哪个不是为我所用,本来就没有被声律拘束、违和的顾忌啊。如今却用韵脚声律加以限制,不能违背原来诗歌的韵脚顺序,有时获得好的韵脚却跟诗意一点也不相干,相互抵触着很难融入;有时词句切合事理却无法勉强使韵脚契合,进用也不是,退弃也不对。一定会使具有才华的人窘迫拘束,使他们的诗句牵连相接的都不相像,想要求得没有瑕疵的像一片美玉般的诗文,一千篇中都难以遇到啊,这真是诗家的重大弊端。更有甚者用巧妙之言称誉工整,夸耀自己写得多,比较谁写的华丽,足以看出他们缺少雍容华贵的气度。然而,前贤中虽已有人为他们的迷途越来越远而遗憾,却没有办法来挽救其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