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
涉,洛阳人,渤之仲兄也,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数逢乱兵,避地南来,乐佳山水,卜隐匡庐香炉峰下石洞间。尝养一白鹿,甚驯狎,因名所居白鹿洞,与弟渤、崔膺昆季茅舍相接。后徙居终南,偶从陈许辟命,从事行军,未几,以罪谪夷陵宰,十年蹭蹬峡中,病疟成痼,自伤羁逐,头颅又复如许。后遇赦得还,赋诗云:“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长江有钓舟。”遂放船重来,访吴、楚旧游,登天台石桥,望海得风水之便,挂席浮潇、湘、岳阳,逢张祜话故,因盘桓归洛下,营草堂,隐少室。身自耕耘,妾能织纴,稚子供渔樵,拓落生计,伶俜酒乡,罕交人事。大和中,宰相累荐,征起为太学博士,致仕卒。妻亦入道。
【注释】
1渤:即李渤,字濬之,号白鹿先生。少与兄涉偕隐庐山白鹿洞,元和九年(814)征为著作郎,官终太子宾客。居官期间论谏不已,有直名。
2梁园: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汉梁孝王增筑,以为游观之所。
3匡庐:即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
4弟渤:原作“兄渤”,据《四库》本、《新唐书·李渤传》改。崔膺:博陵(今河北定州)人,曾为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门客,与李涉交善,性狂率,工诗文。昆季:指兄弟。
5陈许:方镇名,治所在今河南许昌。
6夷陵:县名,治所在今湖北宜昌。李涉被贬,系因其投机导致,元和六年(811)宦官刘希光和吐突承璀犯事,李涉窥知唐宪宗对吐突承璀宠意未衰,想上书解救,反被告与宦官勾结,遂被贬。
7蹭蹬:比喻失意潦倒。峡:指峡州,治所在夷陵县。
8痼:长期不易治愈的病。
9头颅又复如许:李涉《岳阳别张祜》有句云“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盖指头上发白。
10“荷蓑不是人间事”两句:引诗原题《硖石遇赦》,诗意谓背着蓑衣不是人间之事,可以回到长江上的钓船隐居。荷蓑,背着蓑衣。
?天台石桥:在今浙江天台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记载石桥山“在县北五十里,石桥架两岩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