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di):字允元,德宗时任湖州刺史,宪宗时入朝任宰相。
?李端:字正己,传见本卷前文。匡岳:即庐山,传说周时匡俗在此求仙,故也称匡山、匡庐。
?依止:梵文asraya的意译,指依附于智德等处而不动摇。门生:门下弟子。
?数解:多首。贽:拜访别人时所携的礼物。
?领略:接受,欣赏。
【译文】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刘宋谢灵运第十代子孙。刚进入佛教时,在杼山学习修行,与灵彻上人、陆羽一起居住在妙喜寺。陆羽在妙喜寺旁边创建了一座亭子,因为是农历癸丑岁癸卯月癸亥日建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就用“三癸”来给亭子命名,皎然为它写诗,当时被称作“三绝”。颜真卿曾经在郡守府第召集文人们修撰《韵海镜源》,皎然参预了这本书的编撰,到这时候名声和身价变得更加盛大。贞元年间,集贤殿书院收取高僧的文集,收藏了皎然的诗文集十卷,刺史于为他的集子写序。李端在庐山时,皈依他,在他面前自称弟子。一时间有名之士,都来跟他交朋友,题中称作“昼上人”的就是指他啊。当时韦应物用古朴平淡的诗风来矫正流俗,皎然曾模仿他的诗格,写出几首作为初次拜见韦应物的礼物,韦应物心里为之疑惑,第二天,皎然又誊录自己以前写的诗歌求见,才得到韦应物的欣赏,说:“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大概源自天赋。您却学我,迷失了自身的特点,只要用您所达到的造诣自成名家就可以了。”皎然从心里佩服他。
往时住西林寺,定余多暇,因撰序作诗体式,兼评古今人诗,为《昼公诗式》五卷,及撰《诗评》三卷,皆议论精当,取舍从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公性放逸,不缚于常律。初,房太尉琯早岁隐终南峻壁之下,往往闻湫中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时有僧潜戛三金以写之,惟铜酷似,房公往来,他日至山寺,闻林岭间有声,因命僧出其器,叹曰:“此真龙吟也。”大历间,有秦僧传至桐江,皎然戛铜碗效之,以警深寂,缁人有献讥者,公曰:“此达僧之事,可以嬉禅。尔曹胡凝滞于物,而以琐行自拘耶?”时人高之。公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诗集十卷。
【注释】
1西林寺:在今江西九江庐山西北麓东林寺西,与东林寺相对。
2定: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指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正受所观之法,保持不昏沉、不散乱的精神状态。
3撰序:撰写,撰述。
4《昼公诗式》:即皎然《诗式》,是一部论诗专著,立“四不”“二要”以及“高”“逸”等十九字为标准,辩体品格,强调高远,追慕玄妙,开以禅理论诗先例,对司空图、严羽的诗论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