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最后一日,也没能想起,只好让李轲自由发挥了。总归那时候没她,李轲的文章都能得到赏识,说明她能不能想起来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卯时刚到,三百余名贡士在礼部侍郎魏询的带领下穿过弯弯绕绕的长廊,按照名次依次站好,等待着金吾卫们的搜身,准备入宫。
其中不仅仅只有今年会试录取的贡士,往届因为丁忧或是生病等原因而错过了当年殿试的贡士亦在其中。
路上耗费的时辰不短,加上各种各样的等待,到了辰时,朝阳初升,紧闭的漆红大门才随之缓缓敞开,将普通百姓穷尽一生也不能踏入一步的皇宫展示在众人眼前。
李轲站在人群之中,立于丹陛前,参拜过后,与上方的那些阁臣们一并静候天子的到来。
殿试仅一道策论题,是由内阁的大学士们拟定数题,再由皇上亲自择出一道,印刷出数份考卷,分发与他们。
若说会试还是有礼部举办,还有些许暗中操作的法子,但这样的殿试,一切都要由圣上过目,是一点手段也使不出来的。
当今圣上朱珏年岁堪堪二十,可谓少年天子。他虽年少,但心性上佳,在登基之时整肃朝堂,褫夺朝廷大量官员的官位,导致近年来朝堂无人可用,官员数量极少。
因此,他亦十分重视科举试,希望果真能从天下学子之中寻到有真才实学之人,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为国效力。
在来之前,朱珏已了解过这次会试排名前列的考生,甚至已派人调查过他们的家世过往,对这些学子了如指掌。
在众人的五拜三叩中,他走上丹陛,转身示意身侧的首辅宣读今日的殿试考题,吩咐考生们依次入座。
“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以衣与食……今也,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虫蝗之为灾……不知何道可以致雨旸时若?灾害不生,百姓足食足衣,力乎农而务乎职,顺乎道而归乎化?”
试题极长,虽被念于众考生面前,但并不考验他们的记忆力,待会还会发印刷好的考卷。
待首辅宣读完试题,朱珏一摆衣袖:“子诸士,明于理,识夫时,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一般而言,殿试之时,皇帝只是走个过场,待一个时辰左右便可以离开。但朱珏是真心实意来此挑选国之栋梁,早已决定要在此处阅尽学子考卷,就连读卷官都没安排。
考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