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1900年的大兴土木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已经正式颁布御旨,楚国本土扩展为七岛,分别是海南群岛,宿雾群岛,通州群岛,香格里拉群岛,苏门答腊群岛,加里曼丹群岛和爪哇群岛,几乎囊括了整个南洋地区。

国力达到一定程度,大楚帝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已经具备了世界大国的恢宏气象。

到了6月,北方传出噩耗。

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多国列强武力入侵神洲,慈禧老佛爷下旨对万国开战,华夏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发生了……

直到年底的这段时间

大楚帝国一直专注于国内事务,内阁总理事务衙门进行了重大的行政调整。

原港口航运及交通部改制为交通部,商务和文化部改制为商务部和文化部,增设帝国宣传部,增设陆军部和海军部,进一步理顺大楚帝国政府职能。

尤其是近年来

逐步放开的文化市场,涌现出属于百计的通讯社,杂志,报刊,新闻社和图书出版社,新兴的广播和电影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对文化领域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的高级机构,对海内外统一宣传口径,指导文化产业以服务大楚帝国利益的正确途径去发展。

帝国文化部和宣传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增设的皇家陆军部和皇家海军部也是水到渠成,强化对军队的统驭。

至20世纪初

大楚帝国皇家陆军已经发展到一支员额35.4万官兵,拥有19个远征师编制,32个独立步兵团和上百个营级要塞防卫力量世界级强军,拥有对海外武装干涉的强大能力。

大楚帝国皇家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员额23.6万官兵,拥有19艘主力战列舰和数十艘巡洋舰的海军力量,具备远洋主力舰队决战决胜的强大海上力量。

守护着帝国812.3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是维护大楚帝国利益的急先锋,也是对外展现帝国力量的大国重器。

基于更全面统辖武装力量的需求,增设陆军部和海军部实属必要。

现在大楚帝国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消化新占领区,稳定并重建新秩序,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后的苏门达腊岛上,贯穿全岛的三条公路干线和一条铁路干线,动员了总计达13.4万土著劳工参与修建。

历时7个多月,已经完成了大量土石方工程,在荒山密林中修路架桥,呈现出火热的建设势头。

主要建设的是原荷占区,将与苏门答腊岛西北部大楚帝国早已修建的公路和铁路干线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岛的陆路交通大动脉。

经过7个多月的紧张建设,陆地部分已完成近六成的工程量,预计在明年中旬,能够基本贯通几大公路和铁路干线。

其中的建设难点

在于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跨度超过300米的桥梁就要建设七座,历时2~4年不等。

在此期间

基本上用轮渡解决两岸通行问题,这也是最可行的办法。

与此同时,对占领区城市,码头,矿山,乡镇道路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

从苏门答腊岛至爪哇岛,合计有两三百万的土著劳工挥汗如雨的奋战在建设工地上,掀起了大建设的热潮。

荷兰殖民者历年来积欠的基础建设欠账,在大楚帝国手中正迅速改变,无数的道路延伸向四方,数以百计的桥梁在大兴土木。

十几座城市重建,还有大量的农田沟渠,水库及其他基本设施建设,在数千上万名殖民官员和惩戒总署官吏督导下,正有条不紊的推进。

这其中展现的是大楚帝国三十几年来发展的深厚底蕴,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惊人的财力,迅速改变占领区的面貌。

在大楚帝国皇帝颁布旨意,将7座岛屿列为本土之后

对加里曼丹岛和香格里拉岛(注;原几内亚岛)深入的建设,也都列入了议事日程。

超大型工程包括加里曼丹岛上的环岛公路,香格里拉岛开发世界级规模的巴格普拉铜矿山,奥克特迪铜金矿山,建设北坡公路和新港口城市,都是大型基建工程。

尤其是巴格普拉铜矿山,其位于香格里拉岛最高查亚峰的西南部约40余公里,距离新西安177公里,处于平均海拔2770米的高原地区,开发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