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考量

南洋风云1864 葡萄无牙 2810 字 1个月前

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北欧诸国没有发来正式邀约,估计还在衡量中。

奥斯曼帝国就不说了,在第10次俄土战争失败后,被俄国大军一直打到了首都伊斯坦布尔附近,宫廷内外慌得像个炸了窝的鸡仔儿。

若不是英国的铁甲舰队开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声色俱厉的表示不惜与沙俄军队一战,严令其退出所占沿海之地。

搞个不好,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彻底覆灭了,首都都被沙俄军队占领了。

这样的可能性,起码在七成以上。

短短的四五年间,奥斯曼帝国连续换了4个苏丹,从昏庸无度的到精神错乱的,从碌碌无为的到实力孱弱的苏丹,如今的内外局势艰难,纷争不断,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对这些难题,英国人都感觉到头大三分,选择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仅给予政策方面的建议。

听不听,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只有上帝知道了。

北欧数国没有发来正式访问邀约则是因为荷兰王国的原因,楚国与这几个小国家的经贸联系也较弱,平日往来不多。

在南洋地区

楚国强盛的陆海军兵力对荷属东印度群岛造成了极大压力,一举一动都让其高度紧张,说是惊弓之鸟也不为过。

因为国小力弱,荷兰王国无法在海军装备领域与楚国竞争,索性躺倒了。

如今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所辖的爪哇本岛和苏门达腊岛东南部,正在日复一日的大力营建要塞,修建坚固的炮台,防御线和碉堡,深沟,做好迎敌准备。

提倡“引敌上岛,据城死守,焚为废墟,本岛决战。”的作战方针,大大的增强了土著仆从军的兵力。

因为这些改变,荷属东印度群岛每年上缴荷兰王国财政的资金少了一大块,每年约在150万荷兰盾左右,占据上缴利润的六分之一。

这让荷兰王国极为不满,严重影响了王国财政的运转,却是必须投入的资金,万万省不得。

在这种局势下

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对楚国印象那是坏到了极点,王者总有着自己的骄傲,不愿意屈身事敌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吸了几口雪茄烟,楚王郑国辉将剩下的一大半雪茄搁在金玉镶嵌的烟灰缸上,任由其阴燃熄灭。

他用手挥了挥眼前堆积萦绕的烟雾,心中盘算着当今的欧洲局势,与原本历史上大致相同。

德国宰相俾斯麦在欧洲有着崇高的威望,在国内亦大权在握,主导着德意志帝国的内外政策,其核心就是费尽周折建立的三皇同盟。

如今的三皇同盟已经出现了深深的裂痕,那就是沙俄与德国间的关系。

作为盟友,盟约中提到结盟的双方一旦本土遭受到外敌攻击,盟友有必须提供无条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全面支持,并且加入到战争中来。

在已经过去的第10次俄土战争中,沙俄大军越过边界线大举入侵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单方面侵略战争,达不到触发同盟条约的基本条件。

德国因此没有提供军事支持,并不违反盟约。

问题在于当英国的舰队开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公然对沙俄军队实施战争讹诈,逼的沙皇不得不放弃大多数战争利益,只是将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的地盘夺了回来。

原本赢了10块糖果,最后只拿回了两三块糖果。

从始至终,德国没有对沙俄的军事行动进行有利声援,德国宰相俾斯麦自称是“负责任的中间人”,主持了令沙俄利益大幅缩水的《柏林条约》。

对于这样的一个盟友,沙俄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结盟半天结了个寂寞。

是不是只有德国遭受入侵时,才能达到促成“共同防御”的军事条约启动条件?

如果那样的话

签署这样一个三皇同盟条约,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对沙俄有何真正的益处?

一想到这些刚刚发生过的国际大事,楚王郑国辉嘴角就忍不住浮现一丝微笑,太特么有意思了。

德国人的脑子都能耍的沙俄团团转,怪不得沙俄几百年来,在英国佬的面前净吃亏,处处缚手缚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