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镇东号铁甲舰下水

其钢铁产量仅次于英、德,美三国,英国以41.7万吨排行第一,德国以31.2万吨排行第二,美国20.9万吨排行第三,楚国以17.6万吨排行第四,法国以15.1万吨排行第五。

由于当前世界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各国的钢铁产量都没有拉满,有了相当程度的富余。

就比如说英国,具备年产75万吨钢铁产量的能力,实际产量只有41.7万吨,这也是英国迫切需要消除世界贸易壁垒的真正原因所在。

为了保护国内工业,美国对英国的纺织品征收50%至85%不等的重税,对钢铁产品更是征收超过100%的重税,简直让英国人切齿痛恨。

相比较而言

楚国与英国签署了互惠贸易关税协定,相互给予对方的工业品以优惠关税,这一点让英国人非常满意。

大量的英国棉花和棉布得以进入楚国市场,销售量节节攀高。这让英国纺织业联合会大呼舒爽,是对楚国态度最为友好的社会群体。

而禁止销售的鸦片,令英国的鸦片商人对楚国政策深恶痛绝,眼睁睁的看着大笔的钞票赚不到,这些鸦片商人是对楚国态度最为强硬和恶劣的社会群体。

一切都关乎利益,而不在于感情。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英国通过大批量装备铁甲战舰,一方面为英国皇家海军更换新锐舰艇,加快淘汰老式风帆战舰。另一方面则是为钢铁厂和造船厂去产能,去库存,维持重工业的整体发展。

仅仅这几年

英法两国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建造了上百艘铁甲舰,其中英国占了七成,并且多以大型远洋铁甲战舰为主,排水量动辄八九千吨,上万吨,那不是一般的豪气。

1872年,英国年度军事预算第一次触碰到上亿英镑,达到了1:02亿英镑,这是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事预算,价值约合5亿银元,或者是五亿美元,五亿两白银,五亿日元。

到了187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整体形势看好,必将导致各国列强钢铁产量的爆发性增长。

英、德、美、楚等钢铁强国,平均都有三至四成的增长余地,例如英国就增长到58.2万吨,楚国钢铁产量也会相应的增长。

基于同样的理由

楚国也耗费重金,开建了“镇”字号头等主力铁甲舰,底气就源于畅销欧洲的煤油,给楚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作为资源大国,楚国年度冶炼铜产量,达到了惊人的7.1万吨,仅此一项,就创造了高达一千五百万银洋的总产值。

尤其是北方神州,对于铜的需求几乎是无穷无尽,楚国生产的大量优质银币和铜币,在北方神州沿海各省份广泛流通,一块银元直兑一两银子,而且币值稳定。

楚国出产的银洋铸造精美,含银量八成九,含铜量一成,含锡量百分之一,净重八钱九分,比历史上的袁大头银洋略重一点儿。

好处在于鉴别简单,汇兑方便,加上机器压制的精美图案难以仿造,受到北方神州沿海各省市商户的广泛欢迎。

铜币同样如此,分量十足且铸造精美。

楚国的银币和铜币在整个南洋地区也广泛流通,如今市场地位仅次于英镑,位居第二,在南洋各国及英、法、荷等殖民地广泛流通,很多地区都是最主要的交易货币。

每年仅铸币税一项,收益就高达三四百万银洋。

出口煤油的价格在1872年略有下降,八打雁港口结算的价格依然达到64.5块银洋每桶煤油,12.6块银洋每桶原油。

在欧洲市场

每桶煤油依然能够卖到108银洋,每桶原油价格17.6银洋,而且有多少销售多少,压根不存在滞销的情况。

欧洲原油资源贫瘠,如今只能从美、楚两国大量进口,基本上欧洲原油市场七三分,美国占七成,楚国占三成。

但楚国并不仅限于欧洲市场,如今正在开拓的北方大陆市场同样需求旺盛,这块市场就有楚国独占,平均每桶煤油都到岸价格达到110块银洋以上,是利润最丰厚的一块大肥肉。

南洋各地及扶桑国市场虽然小,可是楚国的煤油出口买卖是独一家,利润同样非常可观。

仅此一项,年度出口总金额就达到1.3亿银洋,为楚国财政和王室带去了滚滚财源,家底子迅速厚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