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上岛的时候,楚国政府就为华人移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刀枪,免费配备了铁质农具,种子,少许的牛羊牲畜和鸡鸭鹅家禽,以及能够使用三个月以上的粮食。
这是楚国政府对移民的帮助,帮助他们在最初扎下根来。
由上岛的基层官员组织屯垦,组织镇压当地太平洋原著民,建立村镇,白手起家建设海岛。
今后运补船抵达,所需的物资都要花钱购买,概不赊账。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以楚国现在的国力,很难长期在财政上贴补各群岛,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就不要留什么念想。
一切靠自己,在海岛上种庄稼打鱼,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从3月初起
为期两个月的“移民实边”行动结束,当华人移民重新向马尼拉和宿务输送的时候,政府方面惊讶的发现省时省力不少。
主要因素是
有两个月时间的空暇,上述地区的府县对当地安置村镇的人口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摸清了虚实。
田地多的继续充实,田地少的进行细微调整后,便转向开荒和新建村镇,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这让再度推进的移民进展很顺利,效率提高,移民各种混乱和怨言也减少了很多,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次要因素是
落户在大马尼拉地区和宿务群岛的工业企业陆续开工生产,这容纳了大批的非农户口,整批的接收转为工人。
就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八打雁钢铁厂房工地,以及附近配套的一些工厂,就前后接受了来自鲁西北和,豫南等地2.37万移民,先后安置进入数十家工厂,砖窑,煤窖,石灰窖等去处,充实劳动力。
马尼拉附近的两座水泥厂也在大兴土木,前后接收了1630多名工人,这都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出了贡献。
现在已经是4月底,绝大多数工厂陆续开工生产,金沙钢铁厂2号炼铁高炉,于2月份也顺利投产了,产量逐月升高。
可以明显看到
市场上的工业品增多了,商业贸易繁荣了,尤其是棉兰老岛的早期华人移民,在稳定偿还款款的同时,具备了相当的购买力。
当工业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时,激起了华人民众旺盛的购买力,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尤其是农具和日用品,销售相当火热。
很多华人早期移民家庭中,虽然有农具,也就是一把枪,一把锄头,其他的铁犁,铁钯,斧头,柴刀等这些农具,都要互相借着使,相当的不方便。
现在有条件了,市场上也有供应了,那肯定要置备齐全,免得想用的时候找不到家伙事儿,岂不白耽误功夫?
日用品中的杯盘碗碟,油灯油壶,铁锅水壶,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有条件的也要买上,慢慢的置备齐全。
居家过日子,少了啥都不方便。
衣服脏了,破了也要扯两块布,回去做件新衣服。顺手买个手绢儿,头巾或者皮带啥的,也是情理中的事儿。
就这么着,市场上渐渐兴旺起来,百货商店,日用品商店的顾客经常川流不息,布庄,粮店生意红火,引得不少华人纷纷加入其中做起了生意。
普通的农户吃惯了大米,也会买些面粉回去炕饼,擀饺子,蒸个包子啥的换换口味,再打点油,割块肉啥的做几个好菜。
按说楚国政府的赋税可不低,田租收六成,赶上大陆的平均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