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移民实边

南洋风云1864 葡萄无牙 2313 字 1个月前

在进入1867年的1月份和2月份,政府方面遵照楚王的指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极大地充实了对太平洋边疆海岛的实际控制,进一步推进了屯垦开发。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基层官员工作量,但对楚国版图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战略层面的布局。

连续两个月的“移民实边”,共计向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岛,威克岛,中途岛,斐济,密克罗尼西亚,瑙鲁,马绍尔群岛等边疆海岛移民18.92万人,以华人青壮年男女为主,大致为男八女二的比例。

这其中

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共计安置了15.53万移民,剩下的20多座太平洋岛礁安置约3.4万余人。

针对上述岛礁的移民屯垦推进,政府方面专门组织了两只运补船队,对上述太平洋岛礁进行运补。

一支是美拉尼西亚运补船队,由4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两个月往来一次,执行定期运补任务。

主要负责补给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斐济,瓦努阿图等该方向的岛屿。

一支是南太(注,南太平洋简称)运补船队,又称为密克罗尼西亚运补船团。由三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三个月往来一次,主要补给澳洲大陆及新西兰周边的南太平洋地区群岛。

这包括基里巴斯,马绍尔和帕劳等太平洋岛屿,是距离最远的远海边疆岛屿。

周老蔫少将的积极性很高,他率领远航船队4个多月时间,刚刚返回不久,几乎把自己晒成了黑猴子。

这次远征未动刀兵,几乎把南太平洋这一方向上,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外的群岛囊括。

楚王郑国辉对下面将领这样的积极性,只能温言表彰了,转身通知政府,阶段性的扩张行动到此结束。

近几个月来

楚国与欧洲数国间优惠关税安排协定,得以正式签署,被称之为《马尼拉关税协定》,经贸往来由此得到制度保证。

这使得楚国与欧洲列强间关系融洽发展,尤其是络绎不绝来自新加坡的的英国棉布商人,促进了楚英双方的经贸密切联系。

远自英属印度总督府的英国棉花商人也纷至沓来,将大量的棉花贩运过来。

这种双边经贸交易,促进了相互关系发展。

楚国本地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棉花生长,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区之一,双方在这一领域的经贸往来,是社会的硬核需求。

楚国没有为此设置什么障碍,按照议定的税收办事,这让英方大为满意,给予较高评价。

楚国方面对太平洋群岛的占领行动,编列成图向英,法等国进行了通报,没有费什么周折,便获得了对方承认。

对这些殖民全世界的欧洲老牌殖民者而言,这都是他们看不上的边角料,在主权方面没有争议。

既然楚国看上了,拿去就拿去呗。

这就如同富家子弟看不上捡破烂的,更不会抢夺这些破烂,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用不上的三瓜两枣的卖了。

英法列强此时的心境,大抵如此。

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和嘲讽,即便隔着遥远的南海,都能清晰的感受得到。

楚王郑国辉可不在乎,毕竟立国之初,百事艰难,你们看不上的地盘儿我都要,先搜罗回来再说。

例如中途岛这样蕴藏珍贵鸟粪资源的偏远岛屿,即便英法美列强知道了,也要后悔的拍大腿。

哇草,早知道把他先占了。

对华人移民人口3000以下的太平洋岛屿,楚国实行免征税优惠屯边制度,登上岛屿的华人移民,以自给自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