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F1难度超乎认知

F1赛车运动属于团队协作的典范,特别是进站换胎的那一幕场景,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称之为“动作美学”都不过分,确实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但F1赛车运动,同样有着一个矛盾的点。

那便是WDC(车手总冠军)的价值,实际上要远远大于WCC(车队总冠军)。

很多车迷可以随口说出某一年,哪一位车手荣获世界总冠军。

可当车手总冠军跟车队总冠军,并不是同一支车队的时候,那一年的车队总冠军,就会被车手总冠军的光芒给掩盖,随着时间流逝被大多数人给遗忘。

比如说24年车手总冠军维斯塔潘,车队总冠军迈凯轮。

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个人成绩,要高于团队成绩。

既然如此,无论是考虑到舆论热度跟宣传,还是带来的实际利益。

车队管理层跟车手个人,优先级肯定是拿车手总冠军。

那么这时候就将面临“分票”的难题。

F1现行积分制度之下,拿到分站冠军会获得25分,第二名就只有18分,第三名就只剩下15分了,第四名为12分。

按照分差计算,冠军跟亚军之间的分差最大,足足有着七分的差距,到后面逐渐缩小为三分、两分或者一分。

也就是说,拿到分站冠军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他排名。

如果车队没有造出遥遥领先的火星车,仅是稍强一些或者跟其他车队的赛车伯仲之间。

同时车队内部的两位车手实力非常接近,你拿一个分站冠军,我拿一个分站冠军,导致没能出现碾压性的积分领先,车手总冠军就很有可能花落别家

同样拿24年的迈凯轮车队举例,赛车经过中期升级之后非常强劲,曾一度追赶上维斯塔潘有机会创造历史,却最终功亏一篑。

当然,这里面有诺里斯争冠高压之下,自己心态崩了把握不住的因素。

然而加拿大站的换胎决策迟缓,英国银石赛道的策略争议,以及匈牙利站让车指令引发的车队内讧,再加上两位车手互相不服明争暗斗。

种种问题跟短板,都暴露出了迈凯轮没有做好争冠准备。

特别是匈牙利站为了维护队内团结,车队无线电指令迫使诺里斯交还位置,成全皮亚斯特里的首冠。

站在大众角度的角度上面,本来就是皮亚斯特里领先,车队先召唤诺里斯进站换胎,通过undercut超越了自己的队友,那么交还位置毫无问题。

这就是体育精神的公平!

可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迈凯轮彻底丧失了争夺车手总冠军的机会。

站在花布这种强势领队的视角,他不在乎什么体育竞技的绝对公平,只看重最终的胜利。

一支想要争冠的车队,还在内耗谁先进站得利,谁后进站吃亏。

甚至于让争冠车手去交换位置,简直就是搞笑。

无论是法拉利王朝,还是雷诺王朝,甚至于红牛王朝,都确立了明确一二号车手关系,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内耗的情况发生。

布里亚托利加盟HRT,他不是为了打造一支平庸的车队,而是要去争冠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至于这个冠军车手是陈向北,还是特鲁利,这不重要。

反正他不想看到车队资源内耗,甚至于两位车手为了排名发生激烈的内斗,互不相让乃至于搞出什么“同归于尽”的戏码双车退赛。

这种队内撞车在F1历史上屡见不鲜,基本上到后来队友都会成为最大的对手。

为了避免这种隐患,还不如让他们提前竞争!

奥德托同样在F1任职数十年,他不认同布里亚托利的为人风格,却能理解他的意图跟理念。

对此没有再说任何话语,退了一步选择默认。

赛道上的陈向北不知道维修站内的争执,更不知道花布唆使特鲁利去竞争一号车手席位。

陈向北这个时候一边尽可能提升自己的速度,另外一边从方向盘上的液晶仪表,时刻注意着TF110的胎温变化,他已经注意到后轮温度的异常偏高。

“奥德托,我第二个计时段速度怎么样?”

随着赛车通过T10弯,陈向北按下通话键询问了一句。

“刷绿,注意后方横风导致的不稳定。”

相比较夏季万里无云的加泰赛道,冬季的气象条件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车上加装的空速管,能精准捕捉到赛车周边气流的变化,这是之前试车得不到的数据。

【刷绿?】

刷绿表示S2计时段的速度,要比自己暖胎圈快,却比不上赛道的最快圈。

更意味着陈向北在这个计时段,要慢于罗斯伯格。

“奥德托,后轮胎温偏高你们检测到了吗?”

“嗯,车队工程师正在寻找原因,初步推测是废气收集器的因素。”

回答完陈向北的问题之后,紧接着奥德托又补充道。

“北,适应赛车,就意味着你需要抓住窗口期。”

适应赛车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就跟“车感”一样,普通人看来就是玄学概念。

到底做到怎样的程度,才能算适应赛车?

但对于职业车手,特别是F1这种级别的顶尖车手而言。

适应赛车有着非常明确标准,那就是抓住车辆的窗口期。

F1赛车之所以难开,就在于它极其“娇贵”。

这个娇贵不仅仅指耐用性、稳定性等机械性能,还指它操控过程中的娇贵。

就拿最简单的刹车来举例,刹车踩轻一点刹不住,踩重一点轮胎又锁死。

刹车踏板踩到底的施压重力为100公斤的话,F1车手要做到在3号弯踩出56.7公斤的力度,5号弯踩出72.9公斤的力度。

没错,就是这么离谱,精准到这种程度才能保证刚好快速刹到想要的速度,刹车盘又不会把轮毂给锁死。

如果单单仅是控制难度变态的话,还达不到娇贵的程度。

F1赛车特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刹车盘,搭配碳陶卡钳这套组合,温度低了没有刹车力度,温度高了会瞬间磨损,同样降低刹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