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关键,江南民众对重税与压迫的不满日益累积,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出现卖子鬻女的惨状,只要他方腊不被朝廷剿灭,登高一呼,十万八万义军,他随随便便就招募来了。

如果给方腊足够的时间,他就是在江南再招募一两百万义军,都没问题。

经过方腊的安慰,方七佛又恢复了斗志,带人加固杭州城的防御工事去了,同时全面负责部署杭州城防务。

方七佛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将外城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每一防区派出一万两千余人作为正面作战部队,另外对这四个防区,各安排一名方式成员与一名善战的义军头领共同担任防区提举官,又重点在各个城门做了布防,总之就是分地而守,各负责一块。

与此同时,方腊向各支方腊义军各派出一名身边亲信,让他们代表朝廷,督促诸路帅臣,赶紧率勤王之兵来杭州增援。

三天后,也就是洪武九年二月初十七。

陆续有宋军到达杭州城外。

两天后,宋江也率领宋军的大部队到达杭州城外。

宋江并没立刻展开攻城,而是采纳了张所等参谋官的意见,指挥宋军将士和雇佣来的民夫在杭州城下像鱼鳞般创置了联珠寨,以严备御,并把全杭州城的四郊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各选用谋略勇敢之士充提领,在四郊形胜之地,创立坚固营垒二十四所,各设统领守御将官,摆明了是准备跟方腊义军打持久战。

宋江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杭州城太坚固了,方腊义军人数又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攻下来的,二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杭州城中粮食很少,只要稳扎稳打,给足了方腊义军压力,方腊义军肯定守不住杭州城。

谁都没想到,宋江和方腊的第一战,竟然是单挑。

倒不是宋江和方腊单挑,而是他们双方各派了一员悍将在杭州城下单挑。

单挑,或者也可以说单骑决斗,在这时的战场上并不多见。

但是,方腊义军不是刚输了一阵嘛,他们中的不少桀骜之辈很不服气。

于是,方腊便派出他的骁将郑魔王,握槊策马,跑到宋军阵前大骂宋江,要宋江出阵与他单独决斗,挑起了这场单骑决斗的好戏。

郑魔王是摩尼教核心信徒,因作战时“披发裸身,面画鬼神”,以宗教仪式激发士气,被称为“魔王”。

郑魔王是少有的,起义以后,响应方腊的号召,率众来听方腊命令行事的方腊义军头领。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魔王成为方腊义军的先锋将领,曾率部突袭睦州,以迅猛攻势破城,展现出强悍的战场冲击力。

如今,方腊义军呈现颓势,郑魔王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宋江见郑魔王确实人高马大,看起来骁勇,不敢大意,命麾下两将齐出,双取郑魔王。

不想,郑魔王身手不凡,几个回合便将两员宋将挑落马前。

郑魔王更加猖狂,大叫:“如此猪狗也敢来献丑?!”

郑魔王又大骂宋江背信弃义,要宋江出阵。

宋江沉默不语。

这时,童贯派来增援宋江的泾原军中有一个叫“吴玠”的小军官请求出阵决斗。

如今的吴玠,可不是历史上的长期镇守四川,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与其弟吴璘先后镇守川蜀数十年,史家赞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在军功上稳能排进南宋前三的吴大帅。

此时的吴玠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在军中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军官,不入流的那种。

鉴于此,宋江很为难,劝吴玠道:“两将都敌他不过,你若再输,我大宋军威何在?”

吴玠说:“借相公宝马一用,末将必斩敌将以还。”

宋江问其中的原因,吴玠回答:“敌将确实骁勇,但我看他胯下之马在来回转身时不慎灵活,此乃他致命弱点也。”

宋江认为吴玠说得很有道理,便把自己的宝马借给了吴玠,让吴玠出阵。

吴玠策马出阵,郑魔王立即跃马应战。

吴玠却不与郑魔王交手,打马而走。

郑魔王随后猛追。

当两马并身驱驰之际,吴玠猛然一勒马头,转身扑向郑魔王。

郑魔王的坐骑尽管十分雄健,但骤前急回时收步迟缓,不尽如人意。当吴玠突然扑来时,它收不住步,一下子反窜到前面去了。

吴玠抓住这一刹那的机会,一枪将郑魔王挑下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