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这也算是一位皇后吧?

宋江击败方七佛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以马军死死咬着方七佛掩杀。

追到崇德时,姚平仲和刘光世追上了方七佛,两军相接,鏖战激烈。

方七佛五军具乱,甚至就连方七佛都差点被姚平仲给生擒活捉。

没办法,方腊义军以步兵为主,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宋军马军的铁蹄和锋利的马刀,所以他们很快便溃散,纷纷向杭州城逃跑。

方腊得到消息后,听了汪公老佛的建议,下令:溃军不得入城。

方腊他们这是在担心溃军入城时,会将宋军引入城内,因此才下令关闭城门。

方七佛部方腊义军的将士在城门外大声呼喊:别关闭城门!

可杭州城中的方腊义军却是理都不理。

这使得姚平仲、刘光世以及后追上来的卢俊义、关胜、林冲、徐宁、杨志等将率众好一通屠杀,方腊义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四散溃逃。

见此,方腊不得不派他刚封的八大王卢迈带上管孙众、方世宗等将,率领他的亲卫(包括五千多马军和两万多兵甲精锐的步军)出城,与宋军激战。

卢迈、管孙众、方世宗等将,都是方腊手下的亲信悍将,他们带去的还是方腊义军精锐中的精锐,将官全都是摩尼教的核心成员,打起仗来根本就不怕死。

宋军又已经厮杀了一整天,人马俱疲。

最终,宋军在跟方腊义军在杭州城下厮杀了一个多时辰,见实在无法取胜,才悻悻地撤回,等着己方的步军上来,再来攻打杭州城。

此役,自崇德到杭州城下,死尸相枕藉,不可胜计,方腊义军将士自相蹂践,弃掷兵仗满郊。

宋军离开后,方七佛接到方腊的圣旨,令他在杭州城外扎营结寨,收拢义军,原地待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方腊登基以后,下的第一道圣旨。

收拢过后,方七佛一清点,他、方百花、陈妙真等方腊义军头领手下的十多万义军,竟然只剩下了一万多。

方七佛凝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心情很复杂。

可方腊根本不给方七佛梳理心情的时间。

方腊很快就将方七佛叫到城中,询问他怎么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方七佛将责任全都归咎在了朝廷给宋江义军换装上,说朝廷不仅给宋江义军换上了精锐的装备,还给宋江义军大量的马军,其中甚至还有具装重骑兵。

而且,宋军的人数也比他手上的兵力多了近一倍。

方腊听言,责怪方七佛,说既然如此,你干嘛要跟宋江会战,找个粮草辎重多的城池,比如崇德城,跟宋军打攻防战啊?

方七佛没说,你给我的命令是,让我击败宋江义军,将其吞并,再伺机击败宋军封锁长江,我这是在执行你交给我的命令,也没说,我也没想到,朝廷会这么有魄力,刚招安宋江义军,就给这支匪军换装,进而大意失荆州。

方七佛只是还算客观的介绍了一下他战败的经过。

不难看出,这次的战败,还是给了方七佛不小的打击。

吕将很客观的分析,说宋军的马军多,现在又是冬季,水网干涸或水位降低,部分区域变为陆地,马军可利用速度优势进行突袭,确实很难敌,因为不了解宋江义军被朝廷武装起来而吃了败仗,也算情有可原。

至于宋军这次的倚仗马军,则完全不用担心。

只要他们能再坚持几个月,等到天气暖和了,雨水就会增多,那时,江南多河流、湖泊、沼泽和密集水网,陆路狭窄且易被水网切割,马军的机动性(如快速冲锋、迂回包抄)就难以施展了,战马在泥泞的地形中行进困难,甚至可能陷入沼泽,便无法发挥其驰突的优势。

还有,马军依赖大量草料和水源,江南湿热环境易导致饲料霉变,且水网区域粮草运输需依赖舟船,效率低于北方陆路,若后勤线被切断,马军部队可能因缺粮缺草迅速丧失战斗力。

再者,江南城池多依水而建,城墙下常有护城河或水系环绕,马军难以直接攻城。

最关键的是,马军在水上几乎没有作战能力,他们只要出动水军,宋军就只能被动挨打。

听了吕将的分析,方腊等人顿时放心不少,甚至变得乐观起来,心想,只要拖上几个月,别说宋军的马军优势尽失,等到天气变得炎热,热都能热死那些北方人。

方腊也一改之前的埋怨,安慰起方七佛来,他说:“待打退宋军、宋江,我江南五千万人口,还能缺义军?”

这方腊还真没吹牛。

自黄巢之乱以来,江南少经战火,百姓安居乐业,以至于物阜民丰,人烟稠密,富庶一方,确有潜藏无数兵源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