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原属冀州,都位于太行山以东。
剩下的太原、西河、雁门、乐平、新兴五郡为仍为并州,治所在晋阳。
上党郡则划归司州,河东郡遵循汉朝旧制,划归司隶校尉,由朝廷直辖。
河北的脊梁在并州,并州脊梁在上党。
重新规划之后,变成了层层递进的局面,朔州的门户雁门掌握在代州手上,代州南面屏障归司州管辖,东面门户上谷郡在幽州手上。
这么设置,避免了割据一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之局面。
五胡乱华根源在并州,刘道规的不得不在并州多花些心思。
朔州和代州实际上是两座军事要塞,是大汉进攻草原的前出之地,为了强化军事用途,尚书台拟议不设刺史,只设都督。
以王仲德为朔州都督,镇云中,沈田子为代州都督,镇代郡。
兰陵王刘义武为并州刺史,坐镇太原。
王元德为冀州刺史,镇邺城,胡藩改任幽州刺史,镇蓟城。
王镇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朔、代、并三州诸军事,准备北征柔然之事,毛德祖为征东大将军,都督幽、冀、青三州诸军事,筹备收复辽东之事。
除了这些州郡,尚书台还提前一步,在燕然山设了漠北都护府,下辖瀚海、松漠、金山、漠南、狼居胥五个都督府,以及浚稽、燕然、金微、坚昆、松漠、柔玄、怀冥七郡。
并根据古籍,将漠北的山川水域,重新命名。
五都督和七郡全部设在大河或者大湖之畔。
尚书台甚至还在匈奴王庭龙城的旧址上规划了一个周国,说是将来册封皇子过去。
“尚书台此番用心了。”刘道规当着满朝文武称赞不已。
虽然这些地区没打下来,但并不妨碍先规划起来。
舆图开疆也是扩张,至少敢想,也敢谋划。
刘穆之拱手道:“臣等商议数日,漠北都护府建成之后,迁徙羌民、氐民以及北府精锐镇之,便可一举解决草原之患。”
羌人氐人基本同化,在大汉的地位仅低于纯正汉民,远高于鲜卑、匈奴、乌桓、杂胡等族。
而且羌氐没有统一王系,已经从心底认同大汉。
按尚书台的意思,这些都督府和郡县不一定真要落实,而是将这些地图纳入华夏的治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算大汉这一朝做不到,也为后来人照亮前路。
说不定后世会出现一位雄主,最终将这些区域囊括进华夏版图之内。
就像周朝一样,原本国土只有黄河流域,后来大封诸国,国境瞬间向周围拓展,逐渐形成了华夏。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非但漠北,辽东、南疆、西域、羌地亦可提前规划一番。”
“臣领旨!”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开国君主的气质,往往就是一个王朝的气质。
刘道规喜欢开疆拓土,下面的文武官吏也受影响。
几次灭国之战,上至朝堂文武,下至黎民百姓,都从中尝到了甜头,乐此不疲。
虎卫军和府兵双重军制,奠定了大汉对外扩张的基础。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