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从周夫子家出来,来时手中大包小包的各种节礼,走时已变成了一摞摞历年童试范题。
年后,林祈安便安安分分地去书院参加考前集训,三日一小考,十日一大考,每日回家还不忘去衙门找寒蜈切磋武艺。
付姨娘见林如海即便每日回府居住,也不怎么搭理她,如今天冷,也只能躲在屋子里安心养胎。
等二月前,林祈安便带着长庚长生和不情不愿的寒蜈,还有林明成及几个家丁,声势浩大的回到姑苏祖宅准备下场。
林家旁支的一众族亲,收到林如海的信件,得知嫡支的公子要回乡科考,族长便召集族学里的所有适龄学子前来拜访。
林如海身为一甲进士出身,在朝中担任两淮巡盐御史,于家族而言,无疑是荣耀的象征与坚实的庇佑。
依照大雍朝规制,凭借林如海的官位与功名,族中大量田产得以享受免税特权,每年省去的赋税钱粮不计其数。
他又向来极为重视家族教育,自己名下那些免税族田的收益,一部分用于修缮宗族祠堂,使得祖宗牌位安置得庄严肃穆;一部分用作林氏族学的运营之资,族中子弟皆可免费入学。
对于族中贫苦人家,也年年都有补助发放。不仅如此,林如海还定下规矩,但凡族学中优秀学子考中秀才、举人,皆给予丰厚奖励,以此激励林家后辈一心向学、奋发进取。
因此,以族老为首的诸位长辈,念着林如海的恩情,对年幼的林祈安客客气气,恭敬有加,纷纷将自家孩子推出来,盼着能得嫡支公子青睐,跟着一起去参加县试。
想着若是能处出些情谊,即便科举无望,日后跟着林祈安做事,也能有大大的好处。
林祈安并未因血脉疏远就拿腔作势,而是客气地将众人请至堂内,态度温和有礼。
他邀请老族长上座后,在一旁打量着堂中十几个身着棉布长衫的学子,最大的不过十八岁,最小的甚至才五岁。想来有一些是听闻他要下场考试,被送来凑个伴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