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洛阳之后,在董卓在洛阳的关系的引见下,韩遂的信使拜见了张让,道出韩遂欲要同朝廷求和,并将之前同袁滂商议的条件提出来,同时送上大量金钱,请张让代为转圜。
张让详细问了韩遂求和的意向和条件,秘密使人请来同党谋划,最终表示愿意帮助韩遂转圜,但是韩遂求和的原因要加上一点儿,称是受到皇帝陛下的感召。
韩遂的信使自然答应下来。
在韩遂的信使离开后,张让等人便暗中谋划,准备将讨平西凉叛军的功绩分到自家等人头上一些。计议已定,张让等人便开始到灵帝身边吹风。称他们遇到韩遂派来的信使,那信使言称韩遂深悔当年的反叛之心,又受皇帝感召,欲要向朝廷求和,请皇帝允许。
灵帝闻言大悦,使人秘密召见了信使。
信使早就和张让等人串通一气,专捡灵帝喜欢的话听,同时又献上大批金银财宝,表示韩遂求和之心的坚定。
灵帝亲耳听得信使称乃是受到皇帝的感召才决定求和,尤其又见大批金银财宝被送入宫中,顿时龙颜大悦,当即表示将允许韩遂投降。
其后,袁滂派出的信使抵达洛阳,将韩遂想要和谈以及和谈的条件禀报给朝廷。
一时之间,朝廷顿起波澜。
早就被韩遂和董卓买通的官员们纷纷表示赞赏韩遂投降的诚意,为了给韩遂幡然悔悟的机会,愿意接受韩遂提出的条件。没有被买通的人则是表示不可轻易饶恕韩遂,毕竟他是造成凉州叛乱的贼首云云。
但是因为董卓以及张让等人暗中做了不少努力,同时又有皇帝拉偏架,最终韩遂的求和条件被允许。
消息传到凉州,立即引来傅燮的强烈放对,他表示韩遂等人乃是祸乱之源,必须要将韩遂绳之於法,才能震慑那些叛乱之人,同时表示朝廷之中有人被买通,为叛贼说话云云……
因为傅燮坚守冀县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洛阳,大家都赞他有节气,所以一时没人敢出面答话。
张让暗中使人阴谋造谣,称傅燮之所以不愿韩遂投降,就是为了养寇自重,这样才能一直立功,最终平步青云。
消息传到凉州,傅燮大怒,不但上书自辩,还把朝廷中的人大骂了一通。
那些被骂的人得到授意之后自然不愿意忍让,最终双方居然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骂战。
中平四年十月,朝廷最终决议下达,韩遂被封为金城郡太守,又加护羌校尉,准许保留兵卒五千。
又因傅燮接连上书辱骂大臣,惹得朝堂内不少人都上书弹劾傅燮,灵帝对此烦不胜烦,再加上有张让等人的撺掇,遂下令申饬了傅燮。
傅燮接到朝廷的申饬先是觉得震惊,最终便对皇帝和朝堂的作为感觉到深深的失望,自己将自己关在屋内良久,最终写下万言谏帝书,随后便挂印弃官,带着儿子傅干返回故里,终生不再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