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泽道不知。
“想必你也注意到了,此蛮多手提木牌,因此被称为板楯蛮,多居于巴郡阆中一带的山林之中。去岁十月,板楯蛮叛汉,寇略三蜀(蜀郡、广汉郡、犍为郡),朝廷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兵征讨。”
“同时又因我曾在蜀地任过职,于板楯蛮也有恩义,故而朝廷复诏我为巴郡守,希冀我能和萧瑗一道,早日平复蛮乱。”
“我本先去雒县拜会了刺史,其后便欲上任,不想遭到蛮人劫杀,若非你正好救助,恐失却了性命!”
“现下蛮兵已经退去,垫江县的县兵明日也可到,想来其后也不会再有危险,故而我今日来一是为了拜谢秦泽你的救命之恩,二是觉得你机敏知兵,且武艺出众,有心征辟你为我属吏,你可愿应募?”
秦泽听李颙提及“板楯蛮”三字,觉得耳熟,正在脑中搜寻似乎有对这三个字的记忆,不想李颙突然提及征辟,猝不及防之下不由愣住。
秦泽还没反应过来,一边的秦原却先激动了,忍不住频频对秦泽使眼色,同时心中暗暗祷告:“主公,公子今日要出息了,要被郡守征辟出仕啦!”
来到这个时代,秦泽自然要对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多做了解,其中便有如何成为官吏:
不同于隋唐之后可以科举入仕,东汉主要是以察举制选拔人才入仕,就是由地方上推荐,朝廷考核,然后方可入仕。
原本这个制度初期是好的,一方面网络了地方上的人才,一方面为朝廷补充新血,朝廷地方互动,使人才能有上升空间,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从而为朝廷办事。
但是到了现下,也就是东汉末年,却被世家大族把持,每年的名额都是地方官和这些世家大族商量着来,今年是你们家谁谁谁,明年是他们家谁谁谁,后年就该轮到我们家谁谁谁……
家世浅薄之人都没有机会,除非你在地方上非常出名才行。
除开朝廷公认最重要的选官途径察举制外,就是郡县的长官或者是州刺史,也可以招募属吏,这些不算官,皆是吏,不过也是朝廷承认的。
然而如同察举制差不多,便是郡县或者是刺史府的属吏,也多选世家大族之人,为何?概因为当地都被世家大族把持,没有他们的人诸如收税徭役这些事情你根本玩儿不转。
这就导致了官场上几乎都是世家大族之人,也难怪后面的魏晋会推行九品中正制,号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都是这帮货在玩儿,贫寒人家的读书人几乎没有出头机会,更别提被他们称为黔首的普通老百姓了。
所以别说现在的秦泽,就是没有破家之前的小土豪之子秦泽恐怕也几乎没有被郡县招募为吏的几率,现下身为巴郡守的李颙亲自前来招募,怎能不让秦原激动。
相比着秦原的激动,秦泽则是冷静的多,稍稍一想,恐怕是李颙为了报恩才如此,毕竟这时代的人都极重恩义,秦原不就因为秦泽前身的祖父于他有活命之恩,为了报恩直接入了秦家为仆,之前遇到匪徒更是差点舍命护主。
秦泽于李颙也是救命之恩,若是不报恩,便是他作为巴郡守这样两千石的高官,恐怕也会被人诟病,所以才想征募秦泽为吏,至于什么机敏知兵,恐怕多是托词吧。
这么一想秦泽不禁有些腻歪,用这样的方式报恩简直就是公器私用,当然或许李颙不这么认为,万一他真的觉得秦泽有本事呢?不过这时候秦泽的脑海中忽然一闪,立时想起一件事情,当即忍不住垂首细思,越想越觉得后怕,忍不住生出一脑门的冷汗,连忙起身向着李颙行大礼拜谢道:
“使君厚爱,泽敢不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