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声闻:意为听闻佛陀言教的觉悟者,为小乘佛法。辟支:指无师乃能自觉自悟之圣者,为小乘佛法。四果:小乘佛教声闻乘修行达到的四种果位。

5野狐:即“野狐禅”,佛家称因不能妙悟禅道而堕入异端者。外道:佛教用语,指异端邪说或未得真义的知识学问等。鬼窟:指情识意想、虚妄不实之处。

6风义:风操。

7“过而不改”两句:有过错却不改正,这是真的过错。语出《论语·卫灵公》。

8悟门:佛教以觉悟为入门径,故曰悟门。

9顿渐之境:佛教禅宗有顿悟、渐悟两种层次的修行方法。

10裸人之国: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孟加拉湾东之尼科巴群岛。为古代自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斯里兰卡海道之重要泊所,唐僧人义净于咸亨三年(672)赴印度,曾经此。

?学诗如学仙:语出《王直方诗话》:“潘邠老云:‘陈三所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语为得之。’”

【译文】

○曾说学禅的这一类人,佛法有大乘小乘,有邪有正,要能具备智慧的眼光,才能修成无上至深的妙理,出入于有和无之间。像声闻辟支这类小乘佛法的四种果位,已经不是正法了,何况又掉进邪魔外道之中啊!评论诗歌也是这样。诗歌宗派或许不同,但诗人的风操必须符合。诗歌等级有神品妙品,诗歌体式有古体近体,诗歌才华有高妙平凡,写诗时机有适时和背时。从魏晋以来,传递到盛唐,大历、元和以后,直到晚唐,考察诗歌时代变化,商讨诗歌格律规制,它是邪是正一目了然,不能隐藏啊。经文说:“有过错却不改正,这是真的过错啊。”醒悟的法门大大地打开着,智慧的灯光深深地照耀着,顿悟和渐悟的境界,各自都由上天赋予。看当时用“诗禅”来赞许周繇,是因为他没有进入邪见,能使诗歌达到妙品,本就知道他在晚唐诗人中就如衣冠楚楚而入裸人之国。过去说“学诗如学仙”,说的就是这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