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彻上人
灵彻,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自童子辞父兄入净,戒行果洁。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籍籍有声。及维卒,乃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因以书荐于包侍郎佶。佶得之大喜,又以书致于李侍郎纾,时二公以文章风韵为世宗。贞元中,西游京师,名振辇下。缁流疾之,遂造飞语激动中贵,因诬奏得罪,徙汀州。会赦归东越,时吴、楚间诸侯,各宾礼招延之。元和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年七十有一,门人迁归,建塔于山阴天柱峰下。
【注释】
1澄源:据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当为“源澄”。
2净:即净教,这里指佛教,因佛法能使众心清净无垢而化为佛果。
3戒行: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遵守戒律的行为。
4方便:梵文意译,或译“善权”“变谋”等,指佛家通过灵活的方式领悟佛理。或疑“便”字为衍文。
5便觉勤苦:此句有学者以为不通顺,实则佛法讲究脱离苦海,故在读书之前,灵彻不觉苦为何物,以读书为方便法门后才领悟勤苦,虽领悟的是勤苦,也是领悟。
6严维:传见本卷前文。
7籍籍:名气盛大貌。
8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
9皎然:字清昼,本姓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谢灵运十世孙,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传见本书卷四。何山:即今浙江湖州南之金盖山。
10包侍郎佶:即包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建中二年(781)改充江淮水陆运使,并带太常少卿及御史中丞衔,贞元初入为刑部侍郎。传见本卷前文。据皎然《赠包中丞书》可知,包佶当时为御史中丞,而非刑部侍郎,辛文房称为“侍郎”,误。
?李侍郎纾:即李纾,字仲舒,自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建中四年(783)择为同州刺史,拜兵部侍郎,后任吏部侍郎。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