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灵一

一公,剡中人。童子出家,瓶钵之外,余无有。天性超颖,追踪谢客,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白业精进,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矣。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两浙名山,暨衡、庐诸甲刹,悉所经行。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后顺寂于岑山。集今传世。

【注释】

1一公:对灵一的尊称。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灵一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2剡中:地名,在今浙江嵊州、新昌及其附近一带。

3瓶钵(bo):僧人随身的食器,瓶盛水,钵盛饭。

4谢客:指谢灵运,小字客儿,故称。

5麻源第三谷:即华子冈,在今江西南城县西。《文选》卷二十六有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一诗,李善注:“故老相传,华子期者,禄里先生弟子,翔集此顶,故华子为称也。”据学者考证,追踪谢客乃灵一道人《送陈允初卜居麻园》诗中所云,即“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可见想要隐居麻源的是陈允初,而非灵一道人。辛文房盖误读此诗。

6茆:同“茅”。

7白业:清白的善业,指佛教修行,相对“黑业”(秽污之业)而言。精进:佛教名词,音译“毗梨耶”,指按佛教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努力。

8若耶溪:水名,即今浙江绍兴东南平水江。云门寺:东晋义熙三年(407)建,在今浙江绍兴南云门山。

9两浙:指浙东浙西,今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

10衡、庐:衡山和庐山。甲刹:上等寺院。

?皇甫昆季:即皇甫冉和皇甫曾兄弟。皇甫冉字茂政,其诗构思奇特。皇甫曾字孝常,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兄弟齐名,诗合编为《二皇甫集》。传并见本卷后文。严少府:指严维,字正文,工诗,曾任河南尉。少府为县尉之别称,故称严少府。传见本卷后文。朱山人:即朱放,字长通,隐居越州剡溪(今浙江嵊州),故称山人。工诗,与戴叔伦、刘长卿、顾况、严维、秦系、灵一、皎然、皇甫曾、李季兰等交往唱酬,多为送别寄赠之作。传见本书卷五。彻上人:即灵彻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传见本卷后文。但据学者考证,灵一道人去世时,灵彻才十四岁,此处所记恐不确。

?丛林:佛教名词,指佛教僧众聚居的寺院,因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故名。

?顺寂:指僧人逝世。岑山:山名,在今浙江龙游西南。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灵一道人宝应元年(762)卒于杭州龙兴寺,辛文房误。

【译文】

一公,剡中人。孩童时节就已出家,水瓶和饭钵之外,其他的别无一物。天生性格超迈聪颖,追寻谢灵运的踪迹,隐居在麻源第三谷中,盖着茅屋读书。后来善业精勤上进,居住在若耶溪云门寺,跟随他学习的人从四面八方跑来。尤其善于写诗,气度性情淳朴中和,诗歌格调韵律清通流畅。浙江浙东的名山,和衡山、庐山上的诸多上等寺庙,都是他所经过游历的地方。跟皇甫兄弟、严维、朱放和灵彻上人等为写诗的好友,互相酬唱赠送的诗歌很多。在诗歌的声韵格调上用尽心意,竭力去做也不感到疲倦,在僧人中间声名远播,后来在岑山去世。集子流传至今。

论曰:自齐梁以来,方外工文者,如支遁、道遒、惠休、宝月之俦,驰骤文苑,沉淫藻思,奇章伟什,绮错星陈,不为寡矣。厥后丧乱,兵革相寻,缁素亦已狼藉,罕有复入其流者。至唐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率皆崇衷像教,驻念津梁,龙象相望,金碧交映,虽寂寥之山河,实威仪之渊薮,宠光优渥,无逾此时。

【注释】

1支遁:东晋高僧,诗人,字道林,本姓关,从师改姓世称“支公”或“林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二十五岁出家,为佛教般若学即色宗创始人,善五言诗,以清丽玄远著称。道遒:即释道猷,南朝刘宋僧人,能诗。惠休:即汤惠休,字茂远,南朝刘宋诗人。早年为僧,称“惠休上人”,善写诗,宋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宝月:南朝萧齐诗僧,解音律。齐武帝萧赜即位,作《估客乐》诗,使乐府令被之管弦,终无成,召宝月,旬日之中谐和。道遒、惠休、宝月并列锺嵘《诗品》下品。俦(chou):辈,同类。

2缁(zi)素:指僧俗,僧人衣缁,俗众服素,故称。狼藉:形容困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