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赍(ji):带。

10“不才明主弃”两句:引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意谓由于我没有才华所以被圣明的君主弃而不用,因为我老是生病所以跟亲友也疏远了。

?从事:州刺史之佐吏。

?王昌龄:字少伯,其诗擅长七绝,多写边塞生活,《从军行》《出塞》诸诗,最为著名。传见本卷前文。

?勤疾:当为“疾动”之误,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少年喜好节操义行,诗歌方面善写五言诗。隐居在鹿门山,就是东汉末庞德公所栖息隐居的地方。四十岁游历京都,诸多名士曾集聚在秘书省联句,孟浩然联句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人都钦佩折服。张九龄、王维极力称赞他。王维在金銮殿值班,一天,私自邀请孟浩然进来商讨诗歌,不久闻报说唐玄宗到来,孟浩然惊愕地躲藏到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便上奏给唐玄宗听。唐玄宗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过他却还没见到过呢。”下诏请孟浩然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拜。唐玄宗问道:“你带诗歌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恰巧没带。”就命令他吟诵近期的作品,朗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唐玄宗感慨地说:“你不追求仕宦,我何曾弃你不用,为什么要诬陷我?”于是命令放他回到终南山。后来张九龄任命他为州府从事。开元末年,王昌龄来襄阳游玩,当时孟浩然生病才好,两人见面非常开心,尽情开宴谈笑,吃了新鲜的鱼而引发旧疾,便过世了。

○古称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王维画浩然像于郢州,为浩然亭。咸通中,郑谓贤者名不可斥,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注释】

1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因侮辱曹操被曹送给刘表,刘表又转送黄祖,终因冒犯黄祖被杀。汉末辞赋名家,代表作《鹦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