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威严地说道,“本官前来,乃是辨明身份!南京乃天子留都,干系重大,外军无诏不得进城。衡州卫北上,可有兵部行文?”
杨炯让亲卫把秀才叫来。秀才掌管军中文书,一顿查找,才把兵部的公文呈给史可法。秀才在呈送文书的时候,低着脑袋,战战兢兢,双手发抖,眼睛都不敢看一眼史可法。
史可法把公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然后抬头说道,“如此这般,也得事前通报南京兵部衙门。岂能如此放肆,大军就到了南京!”
杨炯懒得争论,便道,“史大人,实乃军情紧急,这才耽误了禀报。既然事情都弄清楚了,大人还有何吩咐?”
史可法自崇祯元年中进士授官以来,还没见过如此猖狂的卫指挥使,顿时气道,“本官乃是留都兵部尚书!衡州卫过境留都,岂能不知会本官?本官岂能不视军慰问?”
杨炯朝秀才下令,“送客!史大人身份贵重,秀才你亲自率人,护送史大人回城,绝不能有闪失。”然后,杨炯朝史可法拱拱手,“大人,请吧!”
顿时,史可法面色一阵红一阵白,手指颤抖,指着杨炯不停哆嗦,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拂袖而去!
来去匆匆。
待史可法离去,杨西施还沉浸在刚才的情绪中,故作抱怨道,“这史尚书,官当得挺大,眼神却不好。娘怎么就年轻啦!”说完,又朝杨炯瞥了一眼。
杨炯收拾情绪,笑着应和道,“史尚书是缺眼力劲!”
杨西施顿时失落起来,面上的笑意尽去,蹙眉说道,“炯儿说得对!娘怎么还会年轻。”
杨炯一本正经回道,“之所以说史尚书缺眼力劲,是说他大声嚷嚷,吓着了娘。至于眼神,还挺好的,知道娘年轻貌美!”
杨西施脸顿时红了,顺道白了一眼杨炯,然后问道,“炯儿,刚才你如此说话行事,可是得罪了史尚书!”
杨炯心思复杂,又回想了一会史可法的生平。史可法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进士,先后出任过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多次上战场镇压过农民军。崇祯十年(1637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州、湖广蕲州等府。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被朝廷责令戴罪立功。历史上,在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官拜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后督师扬州。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死后被南明朝廷谥为“忠靖”,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有他的衣冠冢。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史可法绝对是忠臣是英雄,但绝非力挽狂澜的能臣干吏。纵观他的生平,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政治作为,则并不值得过分夸张。后世之所以把史可法捧得地位很高,无非是他官大,但实际上他在军国大事上的决策,却几乎都犯了大错,对于弘光政权的土崩瓦解,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想到这里,杨炯最后摇头道,“得罪了就得罪了呗!这种人,没法好好说话!除非按他们的规矩,在他们面前自甘卑贱下流,把他们高高捧起,曲意奉承才行。否则,都是一介武夫,桀骜不驯之辈。”
杨西施眉头皱起,沉思了一会,之后断然说道,“我们只是过境此处而已,犯不着那样。再者,即便奉承巴结,他们对我们的看法也不会有改观。文武殊途,难以合流,不必迁就了!”
杨炯点头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