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攻击,要么得手、要么溃败,“盘古”的这一大手笔令方然心头战栗,同时也莫名兴奋。
对西伯利亚的情况有大致的认识,他明白,在双方皆立足未稳、没可能建立强大而稳健的电力网络时,哪一方能迅速集结重兵,用保障压力较小的内燃机作战平台发起进攻,就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方面,分析缜密的“盘古”,的确取得了一手先机。
多年后回顾历史,西历1501年89月份的乌拉尔之战,被认为是第四次盖亚大战趋向白热化的标志之一。
这场战役,汹汹而来的“十字军”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知己不知彼。
多方情报显示,在抵达乌拉尔山脉前,编制数百万的“十字军”刚刚轻取东尤洛浦大区。
强人工智能加持的战场指挥能力,极其强大,远非“东尤军”所能抵挡,接下来,与东尤洛浦大区保持均势、沿山脉对峙的乌拉尔大区,也差不多该一触即溃;
这是尤洛浦大区之管理员的推断,却与事实完全相悖。
新时代的大规模战争,火力先行,并争夺制空权,然后才是地面战斗。
在8月末的推进过程中,士气高涨的“十字军”沿山脉一字排开,使用tbm、远程火箭、攻击型无人机与大口径化学炮等手段,向乌拉尔山东麓的大片开阔地域倾泻火力。
与此同时,歼击机成片掠过天空,与接战的疑似“乌拉尔军”接触、并夺取制空权。
过程中的一些损失,在所难免,空战的交换比统计十分困难,并不可信,这一切并未引起尤洛浦大区管理员的警觉。
相形之下,反而是代号“宙斯”的强人工智能,发觉情况不妙。
觉察到当面之敌,并非黄油般孱弱的“东尤军”,“宙斯”系统即时调整前沿兵力部署,一边加紧火力准备,一边集结更多地面武力。
几天中,涂着白十字的大批装甲载具,穿过关隘,在山脉东麓的平缓地形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