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试完内力与外功,他点点头,说道:“内力进度很快,《归真录》入门不易,小主人平时还要学习圣人文字,有这个进度可称得上好了。只是外功差了些,如意本就不擅长这,教的不行;小主人练得时间又短,如今练得就不太像样。”
周宣知道他说得都是实话,忙说:“正是如此。”接着就想行个拜师礼,结果膝盖都没弯下去就被强行托住了。她心里知道再坚持反而是勉强老人家,只得作罢了,说:“还要请李师傅教我。”
李沛青连忙称是。接着二人便不浪费时间,一起去了宫中另一处练武场,开始学习,周宣暗自感觉此人确实无愧于大内第一高手之称。他各类武器拿在手中,各个都如臂使指。她学起来,简直笨拙的自己都觉得糟到不行。
到了快中午,方才有御前太监方公公来报,说皇帝已下了朝,待会便传膳。周宣忙取了课本和笔记,去赴午餐会。待吃过了饭,也仍是一起去勤政楼处理政务。
皇帝这次命人在屏风后支了张桌子。先看了她昨日做的笔记,没做什么评价。又分了十几份奏折给周宣。让她看了之后列一列奏折的提纲。
周宣坐在桌前,看着奏折,先读了,再将主题列在纸面上做标题,下标作者和部门,再往下就写文中提到事情的原因,简要经过,处理措施,总结等有用信息。再细细看一遍有没有疏漏。至于她的主观看法,则一概不写。连带感情色彩的用词都一定是原文有的才写上。
待做完了七八份。太监来报,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与御史台御史中丞来求见。周宣忙搁了笔,正襟而坐。皇帝示意她噤声,接着就传了人进来。
这屏风应是特质的,极厚。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的人影,里面的人影自然也看不见外面的。周宣只能听听声音。
皇帝也知道如此,刻意与三人先单独说了几句话,好让她分辨各人的声音。一人清越,乃是刑部尚书杜文远;一人沙哑,乃是大理寺卿尚玉关;一人低沉,乃是御史中丞付珍。皇帝见她点了点头,方才问起诸人来意。
其实连周宣都猜到了,这三人都是刑事法律方面的长官,会一起来当然是因为她父亲今日在朝上拿昨天问她的案子做了典型,批评了相关部门一番。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被批评了,总要有个态度嘛。
三人纷纷告罪,原因正合周宣猜想。皇帝着意抚慰一番,只说是下官之错。再三安抚后,三人告退了。不过周宣猜想,经办这案子的下属要穿小鞋了。
待三人走了,皇帝也走到她的书桌前,不过并未问她对这事的感想,只是取了她写好提纲的那几份奏折。看了之后说:“尚可,只是做的还有些慢,应该是因为你对这些事物不太了解。再把这些也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