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历史沉钩的抉择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399 字 2024-04-20

赵祯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只不过这诗句也是极好的,朕稍稍改一下便可,否则如此佳作岂不蒙尘?”

蔡伯俙稍稍回味一番,佩服的点头道:“陛下的《沁园春》实乃上上之作,非天子登临九州不可得!若是陛下稍加修改便是极好,只是微臣不知成吉思汗乃是何人?为何得以一代天骄的称呼?”

赵祯脸色逐渐难看下来,深吸一口气道:“此人是朕杜撰出来的人物,成吉思汗乃是草原上的王族,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之地的人。代指辽朝太祖之意!”

蔡伯俙恍然大悟,原是如此,只不过陛下知晓避讳辽朝太祖,为何却忘了避讳自家的太祖,这……算了,反正也不是自己该管的,只不过这成吉思汗用在辽朝太祖身上实在有些不妥,他耶律阿保机怎么能称为拥有四海的人?即便是官家自己都还没有做到。

赵祯提笔在纸上改了一下写道:“隋祖唐宗稍逊风骚,一代天骄耶律亿,只识弯弓射大雕。”

耶律亿是耶律阿保机的另一个名字,这样的诗词便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赵祯却是觉得非常别扭,成吉思汗这个名字让他陷入了沉思,现在这个强大到让整个世界颤抖的男人还未出世,而蒙古这个草原深处的部族也未兴起。

一切都还赶得上,还有时间避免灾难的发生。赵祯回想起史书上的记载,这个黄祸对世界文明的摧毁是灾难性的,不光摧毁了繁荣的汉家文明,使得中原文化出现断崖式的毁灭,也使得世界上的许多文明遭遇了灭顶之灾。

蔡伯俙莫名其妙的看着坐在地上的赵祯,此刻的他仿佛在官家眼中看到从未出现过的恐惧和担忧,这么多年来,他与赵祯相处不短,他眼中的赵祯永远都是那么的自信满满,永远都是那么的智珠在握。

赵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只是看到了史书上的记载便如此惨烈,史书都是胜利者所编写的,更是为尊者讳的产物,已经用了春秋笔法的美化,即便是这样都显残酷的历史,当时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惨状?

中华文明是灿烂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它遭受的破坏与满目疮痍也是骇人的,西晋的五胡乱中华,对华夏汉室的伤害之深,创伤之大到了中原陆沉、中原沦陷之重!

而晋朝皇族和北方黄河流域的百姓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这与历史上的南宋是多么的相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不光是汉人才有的想法,在外族之中同样也有这种思想,史书《晋阳秋》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汉家百姓数十万,诸多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并且这些屠杀同时在数个州府开展。

这是外族文明对中华汉室的创伤,同样的那个时代许多卓越的文化,灿烂的文明,精巧的技术都失传了,赵祯仰望星空,回忆着史书上的细节,他惊人的发现,若不是那三次文明断代,中华王朝绝不可能变成后世任人宰割的样子。

三次断代赵祯很清楚,五胡乱中华是第一次,元蒙崛起第二次,满清入关最后一次。

蔡伯希小心的上前坐在赵祯的身侧道:“官家何故望月而叹?”

赵祯望了他一眼:“蔡伯希,朕问你,若是我煌煌大宋被一般草原深处的鞑子给毁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突兀,蔡伯希一时间被惊呆,转头望了一眼呼呼大睡的彭七,带着哭腔道:“官家何故语出不祥?”

一口酒下肚,赵祯再次开口道:“朕问你该怎么办!”

蔡伯俙抹了一下胖脸道:“杀!永除后患!五胡乱中华之祸岂能重演?!”

赵祯哈哈大笑,使劲的拍着蔡伯俙的后背发出啪啪的声响道:“不错,管他什么礼法,管他什么仁名,朕要把这些溃堤的蚁穴统统剿灭!”

蔡伯俙给了自己明确的答案,大宋的安危,汉室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当大宋完成华夏一统的时候,就是自己重新启用那道尘封已久的“杀胡令”之时。

到那个时候,所谓的胡人便是草原上不归王化的蒙古人,就像当年汉武帝驱逐匈奴,大唐王朝驱逐突厥一样,大宋要把所有的蒙古人驱逐出大宋的目光所及之处。

匈奴人这样被灭亡了,突厥人一部分逃走,建立了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突厥汗国,对付这种中原王朝不易控制的游牧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的打趴他们,让他们自己迁居别处。

正是应了太祖的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