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林屹出了个好主意

剩女爱情路 沈墨溪 4383 字 2024-04-20

只是可惜了,现如今这个社会,几乎人人只谈钱,而不谈亲情感情,至于与人为善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虽然我们忘了,可是历史却让这部分文化完全保留了下来,文化对世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广博的,就像刚才我和姜老说得,一个教授教育出来的人才,还有传播出去的知识,远比一个为国为民的官员对国家的影响深远,文化才是促进人类社会和世界进步的动力。

想到这些,越是让我坚定自己想要改善农村教育的心,我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农村孩子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成为下一代把文化传播下去的接力者。

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素养,得靠最差的那部分人体现,一旦我们中国知识发展最落后的地方的人文素养都超越了别国,谁还敢小觑我大中华!

进入大雁塔,姜老走在前面,走走停停跟我们介绍那些佛像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姜老,是肆意飞扬的,在自己的领悟内,他的身上总是带着满满的自信,完全不同于平日,平时的他,看起来就是一个久经岁月的老人,没一点出众之处,可一旦进入他自己的领悟内,他完全就是一副领导者的姿态,有着挥斥方遒的豪迈。

这是文化积累到一定时才有的质变,如果他只是农村的一个老头子,那么他就只能是个普通的老人,正因为他胸中有着深厚的文学积淀,才能让他在谈到这部分文化时带着异于常人的表现。

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帮现在的农村孩子,让他们也有几乎成为像姜老这样的人,而不是因为条件限制,或者思想落后,早早就到社会上去卖命。

现如今,有学历的人尚且能感觉到时代的压力,赚钱的艰难,那么那些没学历又没手艺早早进入社会的农村孩子,岂不是要更加难熬。

有学历出来到社会上,可以说是在打工赚钱,没有学历的农村人出来后都是做些最底层的苦力工作,有些工作还极其危险,随时有着丢命的可能,真的跟卖命无异。

再加上现如今的智能化加剧,以后服务员、高空作业人员、打扫卫生人员、还有各种危险职业,甚至是超市和各种服务场所的的收银人员,都会被机器人取代,那时候,我们农村的人该怎么办?没有可以赚钱的学识,难不成就等着被社会完全淘汰?

真的不敢想下去啊。

现如今,还体会不到底层人即将被机器替代的危机感,可这个时代马上就要到了,真等到那时再改变农村人的教育,完全来不及!

以后的社会,要的是智慧型只用大脑的人才,可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农村孩子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把各种技能全学到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在机器代替人以后成为机器的指挥者,而不是社会里的淘汰者。

仔细想想,如果只靠我和林屹的公司,肯定是杯水车薪,只能改变极限的几家学校的教学水平,如果能让国人都加入进来,一人出点力,就不愁这事办不成,可要走到全民出力的阶段,恐怕比登天还难。

哎,愁死个人啊,该怎么做?

“玄子,你想什么呢?老师问你话呢”!林屹碰了碰我,我才回过神来,急忙说:“啊,老师,你问我什么”?

“你觉得这大雁塔如何?”

“那肯定是很好,不过我真的不懂这些东西,老师如果有兴趣,跟我讲讲你的看法”。

老师看着大雁塔顶,淡淡说:“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影响深远”。

之后老师再没说话,我们几人一直在大雁塔待到晚上喷泉开放,看过之后又专门买了各种小吃,吃得姜老和师娘直说好吃。

我心里却想着,我们现代人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文化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我们我们跟在姜老的后面下了鼓楼,后面的行程是大雁塔。

到达时,因着今天天气特别好,又是周末,大雁塔这里的游人特别多,大慈恩寺门口售票处的长龙让人看到就生出无力感,真要是排队,恐怕得到晚上才进得去!

为了节省时间,林屹父亲再次一个电话搞定。不需要买票,我们很快就被工作人员带了进去。

对于大雁塔,我是不怎么了解的,再加上没时间来,这里面是什么样,我从来没见过。

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大雁塔这个名字从懂事起就知道。

林屹父母显然是常来的,他们两人进来就提出要去拜佛,我和林屹自然是很快就应允,他们两人挽着手心情很好地和我们挥手拜别,奔着他们崇敬的佛,脚步轻快,手挽手走了。

林屹看着他父母远去的身影,说到:“我其实很羡慕我父母,他们两人年轻时自由恋爱,风风雨雨近四十年,到如今日子还过得蜜里调油一般,真的是把恩爱两不疑,白首不相离表现到了极致”。

我笑着说:“我们可以羡慕着他们,再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他们那样,即使老了,也照样恩爱。嗯,对了,再同他们一样,生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那就完美了”。

林屹转过脸,两眼充满了光彩看着我,很开心地应了一个字:“好”。

我知道现在他满心都是欢喜,就拉着他的手走在姜老后面,很开心地甩着他的手,真要能把日子过成想象中的样子,老了就不会有任何遗憾了!

有林屹陪伴着我一起变老,是件值得让我手舞足蹈,特别雀跃的事情,特别期待,尤其期待我们有了孩子之后的生活。

我和林屹两人手拉手走在姜老后面,姜老则挽着师娘的胳膊,时不时指着不远处的建筑物跟师娘介绍用途和建筑风格。

姜老本就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对古建筑和各朝代的建筑风格和饰物风格可以说是完全了然于心,他给自己老婆介绍时口里的专业用语和术语特别多,师娘听得多了,就笑着说:“你啊,跟我在一起都忘不了讲课,我可不是你的学生,你说得我大半都听不懂”。

姜老听完我师娘的话,笑着说:“那这样,我给你讲故事,总可以吧”。

师娘轻声带笑回:“好啊,我看你讲什么故事”。

姜老指着寺院大门说:“那就从大慈恩寺说起。

话说最初是远在北魏道武帝时期,在这里建净觉寺,到了隋文帝时期,净觉寺已经不存在了,他又命人在净觉寺故址修建了无漏寺,这个无漏寺也在历史更迭中废弃了。

一直到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报答慈母恩德,以祈求冥福,于是下令建寺,因为是要报答母亲,才拟定取名慈恩寺。

寺院没多久就建成了,但僧徒尚缺,于是奉太宗皇帝敕旨,找来度僧300人,别请50名习得精深佛法的大德入寺,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还加盖了“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可以说是恢弘大气,随后,李治又下令,让玄奘法师从弘福寺移到了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做佛典翻译,并且让他管理大慈恩寺的秩序。

玄奘可是个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佛教大能”,姜老说到这,师娘开心地说:“说了这么多,玄奘是我最熟知的,他不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嘛,我没说错吧”。

“没错没错,就是唐僧,历史上他俗家名陈祎,出家后取法名玄奘。

这人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对佛法的理解远超其他僧人,也深感当时的佛法太过稀少,不能达到让他修行圆满的境界,一日夜里,他做了个梦,梦到佛祖释迦摩尼告诉他,到印度可以取得更多的佛家经典,可以弘扬佛家教化,于是,玄奘就决定,带队去印度游学,顺便取一些当地的真经。

大慈恩寺建成后,他就去往印度,历尽艰辛,终于取得佛像、舍利和梵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