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一劳永逸和永远向一个外邦以救济名义输送钱粮该如何抉择?说好听是仁德难听点甚至要言天子怕事,慷他人之慨。毕竟黎朝现下虽比之前富足但也不是人人富贵,与其用这些百姓辛苦的血汗钱养这狼子野心的外邦,不如索性打服为止。

“蛮般无理,滋扰我黎朝边关百姓多年,自此事件亦是其先挑起,朕决意不再多忍。朕将御驾亲征,以示踏破蛮般之心。”

此言一出,反对者倒比支持者更多,连岁安都不禁出列言劝。她以为父皇会派自己去边关,没想到竟是要御驾亲征。

“朕意已决,只国事不可不理。”她看向岁安,“公主上前听命。”

岁安上前一步,拱手垂讯:“儿臣听命。”

“封,唐国公主为镇国公主,在朕亲征期间监国理事,由右丞相洪明昭辅佐公主理政。”

偌大的朝堂此时鸦雀无声,不是没有人想反对,而是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惊愣在当场,包括公主本人。岁安不可置信地看向元怿,今日来之前,她都没有想过会是要做监国公主。而在收到父皇肯定期许的目光后,岁安没再迟疑,压下狂跳的心脏,立时俯身跪拜,“儿臣领命,定当不负父皇所托!”

公主已然领命,皇上的视线落在下方的洪明昭身上,洪大人胡子抖了抖,面对近乎威压的目光,终是跟着跪下,“臣,遵旨。”

“梁忠。”

还在那想皇上究竟要干嘛的梁将军忽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跟着出列,“臣在。”

“命侯伯川调集末州军拖延住蛮般的军队,你即刻清点两州司营的兵马准备征讨事宜。”

“是,臣领旨。”

待交待完毕退朝之后,大殿内才渐渐哗然,百官仿佛如梦初醒一般,公主监国可是本朝前所未有的。

而此时的岁安已然请谦过洪明昭,得到其禀回尽责后,和梁忠将军同往殿外走去。听着两人说的事,好像是同出征蛮般有关。不少官员看着公主殿下持握乾坤之风采,神俊端庄之仪态,不禁心中感慨:可惜是个公主,若是个皇子当是黎朝之幸啊。

作者有话说:

元怿:是个公主也是黎朝之幸?

第117章 坦白

皇帝亲征乃是大事, 除了战事所需粮草筹备,盔甲武器检查,行军布阵商讨, 一系事情忙下来少说也要月余。而在这期间, 元怿每日除了同众将商议战事,便是将岁安留下交待政事。岁安如今日日跟着元怿,除了睡觉回她自己宫里, 几乎全泡在乾阳宫和龙乾殿, 一点点学着元怿如何处理朝政,朝局布政在过去元怿已让洪明昭教授过她, 如今上手虽稍生涩但慢慢的也能像模像样的处理妥帖。

公主监国前所未有, 前朝大臣碍于皇帝威压尚能隐而不发,后宫内眷可就没这么好糊弄。监国旨意下达当日,大长公主便将皇帝请到了清宁宫。

清宁宫中, 云卿屏退众人,只留小竹子侍立在侧。两人相对而坐,元怿一盏茶喝下, 她仍旧不发一言。元怿轻叹,唤了一声:“阿姐啊。”

云卿本带着些气, 朝中可打仗的将领不是没有,梁忠将军又未年迈, 怎就非她御驾亲征。“御驾亲征实在危险,皇帝非去不可吗?”

若有皇子代劳元怿自不用亲去, 让宗室子弟代劳也可, 但亲征之功必会壮势, 对岁安来说则是莫大的威胁。她最开始也想过让岁安去, 可思来想去到底不放心, 岁安从未带兵打过仗,一来就是出讨蛮般,危险还是不小。

“蛮般滋扰我国多年,这次建交又无诚意,与其如此不如一劳永逸。”元怿知道云卿担心自己,耐心哄道:“阿姐放心,有梁忠侯伯川他们在,再说朕也是正当年的岁数,皇爷爷四十尚出征突厥连征十三地,朕比皇爷爷当年可要小上不少。这次,我会做好万全准备,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

说到朝内,云卿这话就不得不说了,“元怿,公主监国实在前所未有,阿姐知道你的心情,若你……”话至此顿住,她给小竹子一个眼神示意,后者会意向元怿颔首继而退出宫殿将殿门关严。

“你有难言之隐可以和阿姐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阿姐。”话到嘴边元怿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这个决定出来她便知道任何人她都可以以权势威压,唯独阿姐不可。

云卿自己亦早有猜测,见元怿如此难以启齿心里的猜想便更确定了八/九分。“阿姐替你去寻刀老前辈吧,若还是不行,我们可从宗族里过继一个年岁小品行好的男孩子养在皇后那里。岁安她毕竟是个公主,将来要面对的她能承受的来吗?”云卿颇为心疼的握住元怿的手,当年战乱,还不知她受了怎样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