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页

经此一役,韩国占领地两郡之地,领土面积扩张了一倍,人口也达到了100万之巨,拥兵20万,实力跃居一流诸侯国。

魏国失去两郡之后,领土大为缩水,兵力人口也减少太多,彻底的再次龟缩到了中原之地,只能守着自己的地方苟延残喘。

魏国的人口下降到一百万左右,兵力更是只剩下15万,实力位于末流诸侯国。

而北方的赵国,也在燕国的10万大军进攻之下,丢失了巨鹿郡,只余国都所在的邯郸郡,以及屯驻重兵的恒山郡没有被燕国侵占。

人口只剩下80万左右,兵力更是只有15万人,与魏国一样位于末流诸侯国之列。

燕国则是声势大涨,再次拥有了六郡之地,人口大致在150万左右,兵力却还是只有15万,实力称得上二流诸侯国了。

帝元11年,4月。

经过长时间的串联,以韩国、越国、齐国三国的联军建成,一支20万多大军出现在天下人的眼中,他们的目标赫然是楚国。

楚国猝不及防之下,被韩国攻破南阳郡,紧接着又被齐越联军攻破泗水郡,兵锋逼近国都寿春,楚国上下震恐。

为了自身安全着想,楚王率领楚国朝堂上下的贵族大臣,撤离位于最前线的国都寿春。转而将国都迁徙到郡内多山利于防守的衡山郡郡治邾城。留下了数名大将在寿春率领5万楚军,抵挡齐越10万联军的进攻。

同时,楚王组织大军,于南郡一带抵挡韩国的进攻。

经过一番的调度,楚国原本有着随时倾刻灭亡的危机顿时消弭平息。虽然局势还是不利,但已经没了亡国之忧。

5月,魏国为了避免自己如今国土狭小,不利于战略纵深的局面。出兵10万南下,进攻楚国的陈郡。

陈郡守军薄弱,且没有预料到魏国会加入这场战争,所以不到1月陈郡失守,魏国大获全胜。

原本刚刚撤到后方,远离了战场的楚国新国都,在失去了陈郡这个北部屏障之后,顿时又面临着魏国的威胁。

不过幸好国都北面还有着淮河天险,可以依靠大江作为依托,不至于直接让人攻到国都附近。

6月,原本与齐国联合在一起,一同进攻楚国故都寿春城的越军,在猛攻良久、折损诸多兵马也不见成效之下,撤兵回归。同月齐国也撤军,转而固守刚刚夺下的泗水郡,准备消化这块肥肉。

7月,刚刚回到越国本土不久,还没来得及休息的越军突然袭击楚国庐江郡。庐江郡守军不防,1月之内被越军攻占,庐江郡又一次回到了越国的怀中

第345章乱战三

帝元12年,1月初。

四国联军攻楚的局面终于消弭,各国守着自己占领的地盘开始了消化,楚国也终于得到了缓口气的时间。

楚国经过这一战之后,丢失了四个开发充足的人口大郡,实力大损。举国上下只剩下六郡之地,人口更是只有150万左右,兵马也只剩下15万人,沦落为二流国家。

3月,打败了赵国之后,信心膨胀的燕国发兵10万,南下攻击齐国。

齐国举国之兵8万人抵挡,无奈师老兵疲,难以阻挡燕国的攻击。

齐国国都所在的胶东郡迅速被燕国攻破,齐王又一次迁都南方的琅琊郡琅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