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不得不分兵防御北方来自代郡的敌人,正面战场太行山一代的兵力因为抽掉也变得稀薄,防线一时之间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赵王不得不向自己的好基友,也就是南面的魏国求援。
因为赵国的北面是御国,实力强大,秦国惹不起。而东面是燕国,背靠御国。燕王又是御国的头号小弟,秦国也不大可能去动。
而赵国的南方韩国就不用说了,与御国更是姻亲关系,怎么都不可能成为秦国的目标。
那就只剩下一个,实力薄弱,周围都是敌人的魏国了。
并且魏国也确实需要一个盟友为他分担周边的压力,不然光凭魏国的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在这个乱世中存活多久。
所以接到赵国的求援之后,魏国上下不敢耽搁,反而迅速的再次集结了一批兵力,人数约为5万人,北上进入赵国的恒山郡布置防御。
不过秦国虽然得到了代郡,但他的脚步却停止了下来,并没有乘胜追击,对赵国施以更加汹涌的攻势。
打了大半年的仗,由于是进攻方的原因,在地利上就不占优势。原本的30万秦军如今也只剩下了12万,进攻却是再也不可能了,只能勉强维持如今的战果。
相反,赵魏联军虽然如今在战场形式上陷入了劣势,但由于是防守一方,他们的兵力反而保存得较为完好。
在国都邯郸北面的恒山郡,赵魏联军有着15万的大军,布防在郡内个个重镇,防备秦军的南下。
而东面的太行山一线,也还有着15万的赵魏联军在驻守,有着关隘作为依托,10万人也足以严密的防守整个太行山战线了。
如此雄厚的兵力,秦国想要轻易的覆灭赵国,怕是很难。
究其原因,就是秦国在这么久的战争中折损不小,再加上之前刘邦等人的祸乱,实力损失太大。
如今整个秦国的人口算上刚刚吞并的代郡,也不过380万人左右,其中兵力更是只剩下35万人。
这么点兵马分布在秦国广袤的疆域之中,也就只能够维持秦国的统治,在想要进攻他国,却是有心无力的。
不过秦国是没有力量来攻破赵魏联军组成的强大防线,瓦解在自己东方这个实力雄厚的死敌。但秦国可以去找其他人来帮他做。
所以秦国的说客活跃的出现在了韩燕这两个战国中的世外桃源,数年没被战争波及的国家君王的朝堂之上。
没有出乎秦国的预料,这两个果然被秦国的所说诱惑,对于赵魏两国的领土涌出了深深的贪婪之意。
经过数年的时间恢复实力,韩国的兵马终于扩张到了15万之多,这次果断出兵10万人,进攻被魏国占领的河内郡。
没过多久,河内郡在久堪战乱,民不聊生的生活逼迫之下,对于自己故国韩国的百姓的和平生活极为向往。
不用韩国主动进攻,河内郡的守军就杀了他们的主将,向着韩国投降。
韩国也因此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河内郡,并且将10万大军扩充到了12万,声势浩大。
随后,魏国的河东郡也彻底的与魏国失去了联系,被包围在韩国与秦国中间。
在12万韩国大军调转枪头向他攻来的情况下,河东守军也投降,河东郡彻底落入韩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