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

第364章新三百四十四章:希望就在前方

兴和军不占升斗小民的便宜,绝对做到了公平买卖。

牵头人王三净赚了三两多银子,挑着担子跟来的十几人最少的都能够纯赚四五百文。

升斗小民赚到钱了,干劲儿自然足,当然想方设法进货再来兴和军营地交易。

有了赚钱效应,自然有更多人参与。

归师途中的兴和军居然能够大量购进粮食、蛋品、猪羊、鸡鸭鹅,伙食标准蛮高。

打下登州城的黄毅真的发了大财。

又因为耿月如已经建立了粮食供应体系,紧急情况下能够满足一个月内运送不低于二十万石粮食到达张家口。

他们舍不得丢下坛坛罐罐破被子烂衣衫,每个人的负重未必低于兴和军辅兵。

兴和军的人马从王三的家乡过境十几次,由刚开始的王三一个人主动做交易,变成了来自四乡八壤的几十几百人挑着担子来卖东西。

接下来就是在官道边登高远眺。

但凡流寇过境,几万几十万原本活得下去的升斗小民彻底绝望,一斗米十两银子也不稀奇。

还下达命令沿途收留所有愿意去根据地安家落户的饥民、流民。

谁知道因为兴和军美名远播,一路上来投奔的升斗小民络绎不绝。

本着不强迫自愿跟随的方针政策,只要来了就肯定供给两顿,每顿能够领到一大碗立得住筷子的杂粮粥。

欢迎兴和军过境,保证该提供的本色足数且保质保量!

然后这些州城府县主官都有了默契,把他们管辖地盘上的流民、乞丐全部往兴和军回师的必经之路赶。

这么高的粮价,必然导致社会秩序崩塌,直接酿成人吃人的悲剧。

王三又是第一个交易,他拿到银子后居然连夜进货一大早交易,赚了两次钱。

因为绝大多数难民已经跟随前面的队伍走了,黄毅亲领的队伍里只有三千多。

这些村民都发出疑问,这个世道怎地会有真的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军队?

于是乎许许多多不识字的升斗小民能够分辨出两个字——兴和。

明末的粮食越来越贵,明朝初年江南一石精米的价格才五钱银子。

有了银子的王三对这支军队充满好奇,他想好了,过段时间收购几车大枣、腊肉运去军需官说的兴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