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阅卷官对南疆的问题知之甚详,也好奇在此届新科进士对南疆是如何看待的。
几个阅卷官将众贡士的策论传看了一遍。
主战的、主和的都有,几个阅卷官笑着摇头,文采斐然,内容空洞。这些策论如果放在早朝之上,只要说出口,就会被对方连续追问,直至抓住把柄。
其中一个阅卷官看见一份策论,轻咦了一声,说道:“有点意思。”
他看完后,在上面画了一个圈,递给主阅卷官礼部尚书,说道:“这份考卷倒是另一份思路,季大人看看。”
季尚书接过,看完说道:“没有想到南疆的事情,竟然有人联系到海禁上。”说完,他也不知道这份卷子该如何判。
说他跑题吧?皇上给的题目,确实是只提了海疆,并没有点名是战事。但是这些进士都是明眼人,这事本来就是心照不宣的。
如果因此将这份策论罢黜,实在有些可惜。而且,这文采和结论,实在是深得他心。
季尚书也是主和派的。他并不是不支持打仗,而是南疆之患,在他心中,不过是芥跻之癣。如今太上皇虽然放权了,但是忠顺亲王还在蛰伏着。而且北边的草原鞑子虽然这两年安稳了些,焉知大庆和南边打起来后,北边会不会来添乱,鞑子才是大庆朝的心腹大患。
季尚书觉得,如今还是□□。南疆那边暂时退让一下,也没有什么。朝局稳定最重要。
皇上初初掌权,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忍了太上皇,忍了忠顺,憋屈的厉害,面对小小南疆,弹丸之国的挑衅,才会不想忍了,想打一场。
大庆的国力远超过南疆,但是大庆的兵士却多是旱鸭子。因为禁海的原因,大庆的水师不行。因此,这战胜负实在五五之间。
季尚书考量了片刻,皇上雄才大略,因此,这份策论也算是搔到痒处。季尚书在上面画了个圈,放在前十那一沓策论中。
等到阅卷完毕,书记官将名次一一写下。
季尚书想着那个写海禁的贡士是谁,一看竟然是今科会元。
季尚书抚须微笑,觉得正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