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一是诸宗喻礼犯法必得亲王填压之,如有不遵约束者轻则戒饬重则参究;二是宗室冒禁出城事机可虑,宜时时查治,以杜衅端。;三是革爵花生庶人封号不登玉牒名姓不入版图,漫难稽考真赝莫分,宜令长史司分列支派明立;四是册令有司便于钤束一闲宅之,设制仿高墙,若复恣其出入何以示法,宜令本府选委中官旗校严加防范;五是禄粮积欠数多,乞将本省应角羊银量留处补;六是关支之际,止令长史领银送府自行分给,不得纵诸宗出入府县凌逼有司。

世宗皇帝还规定,王庶子也可以获得王爵。但宗禄分层次:六十岁以上者全额发给,之后每小十岁便减两成,直至四成,以让年迈者有所养,年轻力壮者自食其力,置于其中者,则两者结合。这样宗藩们接受起来便不那么困难了。

这种种举措极大的限制了吃皇粮的宗藩人数,基本解决了宗室的俸禄问题。

可这些旁枝末节都解决了,最关键的二十三个亲王世袭的问题并未触及。

你说世宗你老人家既然大发神威,发挥臭不要脸的战斗作风,把宗藩们收拾的服服贴贴了,干嘛不趁机把世袭这条给解决掉?

现在如洛阳的福王、开封的周王、武昌的楚王、西安的秦王、成都的蜀王、太原的代王等等亲王,哪一个不是据有数十万亩不纳税赋的良田,数十间的商铺,家中金银堆积如山?

要不是自己穿越过来,这些财物将来都成了闯贼、献贼之物了。

一想到这些亲王家中的巨量财富,崇祯不由得心痒难搔,恨不得亲自化妆成流贼去洗劫一番,顺便了解了这群蠹虫,以后也就没人世袭了,那些田产商铺便都成了四海商社的资产。

崇祯仔细想过之后,又觉得这些宗藩亲王挺可怜的。

成祖自藩王起家,夺了自家侄子的产业后,为防止后辈中再有人效仿他,从而制订了一系列的藩禁政策,对藩王们从军事、政治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制约。

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规定宗藩“不得擅役一军一民”。

这釜底抽薪用的好。你不是觉得自己有本事吗?不是对现任皇帝不满意吗?不是想起兵造反吗?好,你的兵全部没收了,你去起兵吧。

什么?还不服?还想着和其他藩王联合起来共同造反?那好,咱继续:二王不得相见,不得入朝,不得自由出行,不得交结官宦,不得自置王府官员。

上述这几条,只要违反一条,等着削藩吧。你儿子还想继承爵位?想都别想!

这哪里是太祖说的亲亲之恩啊,这简直就是在养猪啊。经过两百多年的饲养,恭喜成祖,肥猪几十头养成,不过,还没出栏,就被隔壁李二张三偷去宰掉吃肉了。

如此严密的藩禁政策,造成了宗藩们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对朝廷抱有愤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