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他语含不舍的道:“皇爷,您让老奴做什么都成。可东厂在紫禁城外面,老奴接了差事就得离开您的身边,老奴心下不舍得!老奴要是走了,谁伺候您呐?”

崇祯笑道:“天下之人莫不是为了名利二字。别人一听这种好事,马上喜不自胜,想着如何利用权势为己谋利!你倒好,想的是走了谁来伺候朕!东厂权利太大,若是握于刘瑾、魏忠贤之流的手中,那实是太阿倒持!你是朕最为信任之人,东厂交于你手,如朕亲临一样!”

王承恩垂泪道:“老奴说句大逆不道之言!在老奴心中,皇爷便如老奴亲弟弟一般!乍一离开,老奴实是不舍!老奴也非贪恋权势之人,老奴且把厂子开起来,等皇爷寻到忠心可靠之人,老奴便交于他,还是回到皇爷身边伺候您!”

崇祯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向殿后行去,边走边道:“都随你!朕也舍不得大伴!李二喜暂且跟着朕,你那个外侄王世勤做东厂掌刑千户!”

王承恩急忙跟上,二人出了乾清宫后门,径往后面的坤宁宫而去。

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

坤宁宫离乾清宫很近,崇祯带着王承恩从两宫之间的长廊行了片刻,便已到了坤宁宫的侧殿。

路过侧殿时,殿里传出吱呀做响声,这是周皇后在里面放置的纺车发出的声音。

周皇后是苏州人,家境清寒,她自幼便学会了操持家务。父亲周奎以给人算命得来的银钱养家糊口,一家人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

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了周氏沉默刚烈但不失温婉的性情。

十二岁时举家迁到京城,周奎依旧于闹市设摊算卦。

天启六年信王选妃时,十七岁的周氏被懿安皇后张嫣选中成为了信王妃;第二年崇祯即位,周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正宫皇后。

由于周后家境出身一般,又在潜邸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至今未失平民本色。她知道朝廷财政拮据,自己的丈夫忧心国事,为了省下银钱剿贼安民,一向节俭自律,就连内衣的袖子磨破也不愿花钱置办新衣。

所以周后买来二十余架纺车,在偏殿教宫女纺纱织布,用以制作一家人的衣服所用。

周后不仅亲手纺纱制衣,就连洗衣烧饭也是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