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页

在太子申还是燕国公子的时候,他通过破坏“吴晋互王”,搅动了天下大势,最后有没有在其中推波助澜,其实也已经不重要。

结果就是天下纷纷扰扰,燕国成了几年来为数不多的“安乐乡”。

地方是偏僻了一些,可是太平。

生活条件是艰苦了一些,可是太平。

资源的确是匮乏了一下,可是太平。

国民也的确是剽悍了一些,可是太平。

太平,就是这年头最大的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很快就要没有。

“楚起”观察过太子申的操作,其性格隐忍强悍,行事狠辣果决,算得上雄主资质,可惜太过急于求成。

太子申完全没有考虑过,当大国都缓过来之后,会如何对待燕国。

一场惩罚性战争,是绝对少不了的。

而到了那个地步,燕国能放过太子申?

说不定燕国君臣,就得借他人头一用。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太子申必须从“少君”,变成“君”。

因为只有这样,燕国内部,才不会有人借他人头一用。

可惜燕侯还活着,他不死,太子怎么上位?

所以“楚起”断定,太子申,必定会弑父上位,只是形式手段,会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