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因为淮中城的特殊人口结构,也不可能大量种植水稻,反而是豆类作物重的更多一些。
除此之外就是蔬菜,类似木耳菜、茄子等等作物,对田间管理要求相对不高,又能持续供应产出,相对来说,对主粮的消耗量,也会大大降低。
尤其是茄子,原先淮中城还是州来城时,本地特色就是东郭“落苏”。
所谓“落苏”,就是茄子的方言称呼。
实际上李解当初在淮水之上,准备对州来城发动突袭的起始点,那个地方,就叫做茄地。
哪怕是现在,茄子也是淮北一些村邑的特产。
只是和李总裁印象中的紫皮茄子不同,淮北的茄子,多是白皮,或者说白中带着一点点轻微的紫色。
之所以补种的作物当中,选择了茄子,除了丰富餐桌之外,也是这玩意儿绝对属于高产。
而且吃法不讲究一点,直接白水煮一下,然后沾盐即可。
充饥的食材,本身追求的,就是量。
茄子的亩产量,是真的让李总裁印象深刻。
当年他还是工头那会儿,给人修蔬菜大棚,那一片大棚种的都是茄子,一个亩产一万斤,一个亩产八千,还有一个大棚……亩产一万五。
尤其是最后一个,茄子居然是球形的。
吃茄子之所以在李总裁看来不讲究,那是因为当初实在是吃够了茄子,天天吃顿顿吃,带着工人徒弟们每天跟茄子杠上了。
实在是把茄子变现,也是挺有难度的,便宜点卖,也就是赚了点辛苦钱,最终还是留了两千多斤茄子在食堂,让食堂的掌勺师傅也差点烧得精神分裂。
李总裁琢磨着,要是田间管理不太讲究的话,亩产一万斤可能是达不到,打个三折,亩产三千斤,应该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