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清了下嗓子,似乎是在提醒刘大夏什么。刘大夏笑道:“这不算是揣度上意,而且这里只有三人,难道会传于外人耳中吗?”
商量事情,当然要把皇帝的态度考虑进去。既然沈溪代拟这份奏本,把玉米、番薯和马铃薯说得那么好,皇帝没理由拒绝,只是会谨慎地进行几年尝试栽种,在有了直观的效果和与其他作物对比后,才会向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
谢迁问道:“那刘尚书觉得,此事可行?”
“当然。”
刘大夏点头,“谢阁部莫非是想让老夫与你联名上奏?”
谢迁笑了笑,心里却不以为然:“这种好事我会把一半功劳让给你?但总需要你在皇帝面前帮忙敲敲边鼓,直接拒绝不合适。”
“若此事有何牵连,令刘尚书遭罪,实非老朽所愿。”谢迁一脸正气,“但若陛下对此事有所怀疑,还请时雍兄多与陛下美言。”
刘大夏笑着点头,关于谢老儿这只老狐狸多么老奸巨猾,他心里清楚得很,但他不会跟谢迁斤斤计较,因为他知道谢迁不是那种单纯为了贪图功劳而舍大义顾私利之人,而且这次他能在边关获得巨大战功为弘治皇帝赏识,其中便有谢迁力主出兵的功劳,就连这一战的关键人物沈溪,也是谢迁举荐下才奔赴边关运送火炮。
谢迁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大功劳,刘大夏也愿意投桃报李,在引进玉米、番薯和马铃薯这件事上对谢迁予以帮助。
说完正事,谢迁开始在书桌前誊抄沈溪代拟的奏本,确实是一个字都不用改动。因为谢迁怕其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回头皇帝召对时无法回答,所以特意留下沈溪,随时询问。
刘大夏看着沈溪,感慨地说:“沈溪,你回来后内敛了许多,没以前那么风风火火了。或许是对我贪墨你的功劳有所怨言吧,但有些事情需要一步步来,等再过两年,我一定会向陛下举荐,让你独领一方。”
沈溪连称“不敢”,然后再次鞠躬致谢,但心里却有些不屑:“向我许了那么多空头支票,哪次兑现过?少拿应付别人的手段搪塞我!”
第七三三章 方法
沈溪不求刘大夏和谢迁能在官场上对他有多大的帮助,别总没事找事就行。
但换个角度考虑,刘大夏和谢迁固然是在利用他,沈溪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二人为他捞取政治资本?
就拿佛郎机人给他写信这件事,若没有谢迁在中间转圜,沈溪还真不好对朝廷交待。现在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让朝廷跟佛郎机人谈新作物引进,活人无数,算是沈溪为大明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