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褚裒已经放弃了外围,将所有能够聚集的兵力调遣向城中心,以宫城为核心布置防线。他现在能够期盼的不是汉军自行退兵,更不是那些造反的门阀和世家良心发现,只能将一切的希望放在王羲之身上。

“国丈,东城已经出现汉军的身影。”荀蕤多少是有些惶恐地说:“汉军比王右军更早到,是不是……”

建康的东城就是丹徒的方向,更加明白一点说就是摄山应该被汉军攻克了,而王羲之昨晚连夜出城就是去摄山。

“对于我等而言,只有固守以及突围。”褚裒其实老早就心乱,只是在强制让自己表现得镇定:“固守是为了等待援军,只有援军抵达才能成功突围。”

东晋小朝廷的政治体系早就注定了一件事情,军队是掌握在各个门阀和世家手里,今一次是桓氏和庾氏公开反叛,又有众多的世家尾附其后,十万戍卫军在一开始就分裂,目前城内最大的战场就是在上演同室操戈。

“悔不该早早迁都啊!”荀蕤所在的家族在这一场动荡选择的是站在小朝廷这一阵营,他的弟弟荀羡却是作为刘彦的近亲秘书郎。他并不觉得事败之后弟弟能保证什么,是真心希望小朝廷可以度过危机,也就说:“宫城有将近两万卫士,有近四万戍卫军和三四万世家私兵相助,要不直接突围吧?”

褚裒比任何人都想突围,却是无比郁郁地说:“桓贼与庾贼伙同汉军,必然是重兵而来。王右军不到,固守宫城尚能抵抗,突围恐怕是羊入虎口。”

第512章 小朝廷之亡(五)

一件已经重复很多次的事情,建康城占地范围真的非常庞大,导致的是城墙根本就非笔直,是到了一些位置之后必须进行拐道,城门的布置也是根据城墙的形状和位置来设立。

伏伟率军来建康的路上并不曲折,他们在穿过晋军防线的时候甚至就没有动什么刀柄兵只因为防线上的晋军受背后门阀与世家的指示投靠了汉军,而这个时候王羲之还在向摄山的路上赶。

东晋小朝廷这艘船已经破得千方百孔,时时刻刻都有跳反的世家出现,以至于局势演变成小朝廷不止是要与汉军为敌,还要承受不断的反叛,那是世家政治所带来的恶果。

事实上世家真的不会忠诚于除了家族之外的谁,一切都是以本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事态严重到了一定地步保住家族利益才是首选,除此一切都处于可以出卖的选项。

有接近两万属于汉国那一阵营的部队出现在东城,这个消息对于被困宫城的人来讲无疑是个噩耗。

建康的东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是战场,那里有着几十里的防御纵深,更有十七八万的晋军驻守。有汉军从东面而来,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那边的晋军已经瓦解,甚至是王氏门阀也跳反了?

褚蒜子的悲凉在于,皇室仅是掌握了宫城一万左右的战力,褚氏七拼八凑也仅是凑出不到四千绝对可以相信的武装,想要依靠那些力量突围基本是妄想,再来是局势一再恶化那些站在自己这边的世家随时可能会转变立场。

“臣以为汉军只是取巧来到东城,绝不是那边的部队出了问题。”李氏成汉灭亡之后,常璩就在东晋小朝廷这里做了官,他说:“应当派出人手前去东面调遣部队回来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