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航海

乘此机会,胡长安准备在朱元璋的心中种下一颗航海的种子。

眼下,是华国航海的最好时机。

毕竟现在,大明的造船技术,还是独步全球的。

相传明代郑和乘坐的宝船,长度能达到151米,而宽度也能达到60米,足足能容纳下上千人。

而同时期哥伦布乘坐的船只,长度仅为35米,比郑和的宝船足足短了116米。

而且哥伦布乘坐的船只,排水量竟是比郑和的宝船弱了100倍!

如今的大明,造船技术足足比欧罗巴领先了上百年!

可以说在远航的技术层面,大明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的是在之后由于海禁的政策,大明的造船技术止步不前,渐渐被欧罗巴弯道超车。

所以现在凭借着独步全球的造船技术,大明绝对能够取得远超哥伦布的成就!

朱元璋听罢,也是沉默了。

胡长安提出的这一想法,正好与他所提出的海禁政策相违背。

原本朱元璋并不明白大海所能带来的好处。

在朱元璋的眼中,大海只是一片大一点的湖罢了,除了能带来一些渔获,别的也没什么了。

所以当陈友谅的残部结合倭寇屡屡侵犯大明的海上边境时,朱元璋毫不犹豫的便推行了海禁政策。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少吃点鱼,就能避免倭寇屠杀百姓造成的流血事件,这很划算。

可是现在,朱元璋犹豫了。

如果胡长安说的对,那么海的那边,可是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啊。

要是这样,那海禁一事,绝对是弊远大于利!

然而就在朱元璋犹豫之时,玉米却是已经烤好了。

胡长安见状,连忙把炉子里的木炭取了出来,并用干净的手帕拿起两个玉米,给朱元璋和朱标一人一个。

接过手中的玉米,朱元璋也是暂时放弃了沉重的思考。

这等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

眼下,还是先看看胡长安的手艺如何吧。

不过在朱元璋心中,一颗航海的种子,却是悄然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