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里的姜薯也烤熟了,几人就着简单的主食,吃完这条美味几乎没什么刺的多宝鱼,肉嫩极了,有了紫苏的增香,更是好吃到大满足。
-
下午时,开始折腾炼铁提硫磺。
若想提炼硫磺,需要先烧制黄铁矿得到带硫磺的水蒸气,再冷凝成粉质。这一步要么需要皂矾,要么需要一个特别的器具——盂钵。
盂钵是种很特别的陶器,形如普通陶碗,但其边缘会内卷成像鱼膘状的凹槽。烧制黄铁矿时,将其盖在出风口,捕捉水蒸气,凝结出来的黄色水滴顺着盂钵内壁顺势流入边缘凹槽,然后被挡住,最后再透过小眼插管让液体流进小池子。
最后做蕨根粉淀粉一样,静待硫磺粉沉至盆地,倒去上层的清水,再晒干固定硫磺。
叶知遇和钟瑾都一致认为没必要为了一个盂钵,重新捏陶起炉烧陶,不如先烧一批生铁出来,用生铁直接做铁盂钵。
于是,四人齐心协力搜刮了一下午的木柴。
叶知遇看着一大排柴火垛,满意点头,然后回忆着钟老师的课程,掰着手指数到,“接下来,还需要准备土灶、拉风箱、木锤、木墩,夹子、还有木炭对吧?”
“没错。”
如今得到的还只是最初的毛铁,没什么实质作用的硬坨坨。
接下来,要进行烧铁打铁淬火的步骤,也就是传统武装片里铁匠干的那些事情。
把生铁烧制赤红后,其硬度降低才能进入到打铁的步骤,不停地反复捶打出需要的形状。但烧制生铁需要持续加热,保证炉火不熄灭,所以需要可见光的土灶和拉风箱。
土灶用黄泥垒成个正方形,压实后,在上方挖出个铁锅状的开口,方便放炭火和生铁。在一边用木棍掏个洞,洞穴以通风竹筒为准。
连接竹筒的另一边便是自制拉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