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朱昭昭(一)

“你有工业票,能买锅吗?”朱昭昭将自己带补丁的衣裳和对方七八成新的衣裳一对比,就知道她?在说反话呢。

“……”女知青轻轻点头?,怕被其他人注意到。

“那你一个?人开伙没问?题,下?乡的炕连着灶,只要有锅就好办。”人各有志,未来还长着呢,朱昭昭也是小声的在她?身边说话,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

说定后,四个?人便轮着睡觉,到了下?车时,个?个?像被霜打过的茄子般,无精打采的。

这一趟火车是知青专列,因此车站挤得满满的,全部是年轻富有朝气?的脸孔。

车站外,排着一列十几辆车,有大巴也有军卡……

“走,红旗公社在那边。”朱昭昭行李最少,反应最快,找到了自

己的公社,第一件事就是问?:“同?志,我想马上改个?名字,行吗?”

“行。回知青办落户时,就可以?给办了。”改名太平常了,还有改姓的呢。

“谢谢。”朱昭昭笑着道谢。

“上车吧,先去红旗公社。”知青办的干事挥手道。

……

在红旗公社知青办改了名,朱昭昭他们坐上了过来接他们的驴车,回第六大队。

第六大队与?红旗公社有二十里地,普通人要走得四、五个?小时呢。

“你们新知青有三?天?假期,需要什么东西?明?天?做驴车出来慢慢置办……一般东西,也可以?在大队内置办,不要票……今晚就来我家吃个?便饭。”大队长的小儿子穿得整齐,说话也周到仔细。

“多谢张同?志了。”四个?新知青对张同?志纷纷点头?置谢。

只有赶驴车的大爷在心底笑开了花,这个?张老三?,就是个?好吃懒做的货,干活跟着妇女小孩一起。

……

“知道今年有新知青,我们腾出了两个?小屋……”知青点的点长笑着道,他是最早下?乡的那一批,知道新知青和老知青太近了,会有矛盾。

因此与?大队长一说,将知青点的大屋大炕改造一下?,成了两间小屋,就住两三?个?知青,比起住六人八人的大屋,矛盾会小点,要吵也出不了大事。

“费心了。”又是一通感谢。

“你们要多要些粮食,还要多捡柴禾,这里的冬天?很长,从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整整五六个?月,后头?雪封了村口,出村都艰难……”第一年,他准备不足,差点就冻死。

“好的好的。”四个?新知青齐齐道。

“你们四人就一起搭伙吃饭吧。”点长也怕让新老知青一起,会天?天?炒,老知青那边搬出去了两个?,好不容易磨合好,可不想再添新人,打破平衡。

“行。”四个?新知青又是一口应下?。

“锅只有一口,大家谦让着点用啊。”点长又道。

……

“昭昭,这里太空了。”女知青姓李,她?指了指小屋内除了炕,什么也没有的事实。

“好的。等?下?问?问?大队长家人。”朱昭昭点头?。

昭昭,你睡炕头?。”李知青见她?只有薄薄的被褥,和薄薄的行李,主动谦让。

“谢谢你。”没钱没票没物资,真?的太难了。

朱昭昭是万万不舍得将三?门?冰箱的食物换钱。

因此,她?是缺钱的。

还好有一百块知青补助。

大队长说这是他们未来一年半的补贴,又说前些年是一百五十块补助,以?后还会下?调补贴,总之,想要吃的饱,就要干活。

这补贴与?村民的人头?粮是一个?意思?,不让懒人饿死。

最后,朱昭昭将一百块知青补助留下?五十块钱,另外五十块全部换成了玉米,一毛一斤的玉米,还没有加工成粉呢,这一加工,又得减二三?成,真?坑啊。

两个?男知青听了大队长和会计的劝,全部换成玉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