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谢熙口供,他因被禁足在屋,到侍卫前去请人时,他都没离开过房间,一直在屋里看书,没人可以给他作证。而唐离也因为风寒的关系而在屋内休养,并没踏出房间,同样没有证人。
说完这些,宋清沼又道“另有一事,唐离虽称病不出,可据我观察,他……并无病征。”
他这话刚落,徐山长就向赵景然长揖道“殿下,唐离称病不出乃是在下的意思,他并非书院正式学生,是十年前在下从外头抱回的孤儿,因见他可怜便收留在书院内,不想此子从小好学,于是在下让他跟着旁听。今日殿下驾临,他身份低微,在下怕他冲撞殿下,所以让他称病留在房中不要外出。这件事是在下处理不当,还请殿下责罚。”
徐山长一边说,一边抹着额头渗出的汗,赵景然的目光让他不由自主紧张。
赵景然不语,这个解释只能说明唐离假意称病的原因,却仍无法证明案发时间内他在做什么。
“十年前抱回的孤儿?徐山长,那他的父母是何人,祖藉何地,你又是如何遇到他并将他抱回的?”陆文瀚微笑着问徐严。
明舒便觉得先前可能是自己的错觉,这陆大人的笑,可一点也不慈祥,笑里藏刀,说的大概就是他吧。
徐山长又拭拭额头的汗,斟酌了半天才道“他是在下一位同乡的遗孤,这位同乡夫妻在十年前相继病故,临终将他托付给了在下。”
“既是你的同乡故交,他又怎会身份低微且不能正式入书院读书?”陆文瀚还是笑着的。
明舒觉得这陆大人笑眯眯的模样有些可怕了。
徐山长更紧张了些,道“因为他父亲犯了事,在牢中病故,他不能科举,所以……”
“犯了事?”陆文瀚反问一声,又笑着向赵景然道,“殿下,下官觉得有必要将唐离的身世调查清楚,看是否可疑。您觉得呢?”
“陆公言之有理。那就劳烦山长说详细一点。”赵景然跟着道。
徐山长脸色发白,忽然卟嗵一声跪到地上“殿下,他……他是苏昌华之后。”
赵景然对这个名字很陌生,陆文瀚却有印象“十年因涉顺安王贪墨案而被罢官抄家的吏部侍郎苏昌华。”
“殿下恕罪,徐某与苏昌华曾同窗六载,确有私交,当初苏家因顺安王一案被查抄,他自知罪孽深重,甘心伏法流放,临走之时将独子托付徐某,徐某虽不耻他之所为,然见幼子无辜,动了恻隐之心,便将其收养在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