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集群效应,百万就业

你就可以以这家门店主体作为股本,加入到星辉家居直营店的事业中来。

占股门店利润部分的31%。

大约三年后就回本,如此运作,星辉家居少了资金上的投入,多了一个该区域的自然人股东。

如果以一个区域的直营店100%计算,

门店主体占股15%,

样板占股15%,

设计师团队占股15%,

配送团队占股15%,

安装团队占股15%,

管理团队占股15%,

损耗占股10%算。

再分解成若干个环节后。

由星辉家居输出标准,再由多个主体加入,进行整合。

一个区域的直营店,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过去星辉家居单店,需要付出五六千万才能完成部署。

包括操心其中的物业,装修,人员等。

现在,只需要付出不超过49%的股份,就能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一个主体,然后轻装上阵。

而星辉家居需要输出的仅仅是标准和培训。

正好韦智杰的父亲韦洪文,在经历了半年的筹备,将家居服务环节中的方方面面,文桉及培训标准都整理出来。

商学院正好派上用场。

直营店可以如此操作,制造工厂也可以。

或许在工厂的设计之初,没有像海市星辉家居产业园一般。

集成非常完整的功能。

但是,要在广市找到多个设备先进的厂家集群,那真的不要太简单。

不说10条20条产线,哪怕是想要在短期内,集群上白条生产线,也不在话下。

在广市为国外品牌做贴牌,代工的工厂不要太多。

有些甚至是全套的进口设备。

转换了思路后,韦智杰要做的就是建设智能仓储和配送平台。

虽然通过多厂生产的方式,在集中入库时,会产生少量的运输费用。

但是不论是在投入和时效性上,都大大的提高。

毕竟从零开始建设一家工厂,从工厂设计建造到设备购买,安装调试,招聘员工。

产品试生产等环节,都需要不少的时间进行磨合。

而现在开放了各环节的投资后。

通过项目估值与工厂估值,双方达成一个投资控股比例。

再由星辉家居投入少量资金,对工厂进行现代化,信息化升级。

输出产品标准,生产品质标准。

再将品控牢牢抓在手里,就能保障工厂所提供的产品,与星辉家居产业园一般无二。

星辉家居服务平台的核心,在于产品标准,设计标准,生产标准及智能配送服务。

当韦智杰将星辉家居服务平台的单位缩小到区,县一级,允许各行业加入到这场盛会。

将大半的蛋糕分散出去后。

经过两个月紧张的考察和落实。

在2010年3月15日这天。

全国34个省市,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级,一共10086个直营店,分级,分区,分控。

成立了3600个股份公司。

按大区,省份,市级和县级,完成了分管的架构。

除了坚持智能仓库由总部建设外。

如直营店、制造工厂等,都完成了股份置换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