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不是吗?吃顿饭,票子换的窗口得等半小时,连去哪里吃都不知道。”

常锦礼聊了几句后,大抵心中就有了谱。渔村就在这工地附近,她顺路找去了村长老朱办公室。今天天气好了,渔村的生产大队又组织着人出海捕鱼去了。

村头好几户人家,已经将家里的鱼干继续拿出来晾晒,常锦礼闻着海的味道,来到了办公室。

外头天气三十多度,办公室里连电风扇都没有开。

村长老朱带着一副老花镜,正看着一张地图入神,面相颇有些道骨清风的模样,头发有些灰白,甚至连眉毛都有点发灰。常锦礼敲了敲门,反倒吓了他一跳。

“村长,没吓着您吧?我是常锦礼,您还记得吗?”

村长鼻梁上的老花镜滑了下来,看了她一眼后,伸手扶了扶眼镜,想说出谁的名字,一下又想不起来,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翻开,用指尖一行行找,终于找到了,惊喜地说,“是常主任的孙女是不?坐坐坐!”

常锦礼见村长又将小本子贴身,放回胸前的小口袋里了。

“呃,呃……那个,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村长,是这样的,我想问问咱们村子,渔船有几艘,一天的日收入能达到多少?”

“你问这个做什么?”

常锦礼看着眼前的老朱,虽是古稀之相,但是眼神清明,她素来不喜拐弯抹角说话,直言道,“村长,坪山公社那头建设得不错,实话说,我觉得我们渔村要真做起来也不见得比他们的差。”

老村长一听她说这话,忙将眼镜给摘了下来,放在桌上后,又有些不放心放回了贴身的口袋里。

“怎么说?”

“他们坪山公社靠山吃山,人人得而耕田自足。我们村里多是妇孺,本身劳动力就不足。国家曾经还补了不少粮食给我们,我们因为特殊性上缴的粮食用鱼干来替代了。

但是能赚的工分也好,粮面也罢,都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国家政策向着极好的方向发展着,他们既然能靠山吃山,那我们当然也能靠水喝水。”

老村长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想将门给遮上,回头看了一眼常锦礼后,又缓缓将门给打开了。这办公室别的人没有,自己也一个孤寡老头,村子里的人爱说闲话的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