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半个中国的路,去运一批家门口就有的水果回来,纯粹是脑子发抽。只能当地自己消化一部分鲜果,剩下的进加工厂。
黄会长连连点头,“我去罐头厂问过,现在的罐头都是出口的多,非常挑剔。”
舒雨微笑,不想改善品种,就光想着别人降低要求收他们的果子,这怎么可能呢。
她可以出一笔钱,买更好的品种,甚至请专业老师教授当地农民嫁接和管理。但问题是,你以为农民就会接受吗?
以为对方会理所当然的接受,是纯粹的理想主义。
大部分农民都会问,你就一定能保证嫁接之后的果子更好吗?要是没有以前好,不是白忙活一场,我们的损失谁赔?除非你包销,先定合同,到时候无条件收果子。
可你真签了呢?
优良品种的果树在管理上肯定和以前不同,但反正都包销了,谁还想照着做,种了一辈子果树还用得着听你的。
得了,最后果子达不到标准,你收还是不收?
关于这一点,其实黄会长也非常了解,毕竟这几年去的都是偏远穷困地区。他深刻了解到一个观念,“他们最需要改善的是管理水平,和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技术。”
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一直都不弱。
“确实是,我们可是深有体会。”旁边有个员工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