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吴静香细数自己的积分,加上上次开珠算班奖励的积分,扣去之前兑换的积分,她现在也有三十二积分了。

开珠算班,教授女学,这个任务也拉长了史诗级任务的进度条,所以当时的积分奖励并不少,她还获得了一个双面绣的技艺的奖励。

心灵手巧,细工慢赶的活儿,她一向不太喜欢擅长,所以丢在元宵的控制面板之上,没有理会。

话说殿试之上,各个考生都蹙着眉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考卷上的试题,无数人还以为自己拿错了试题。

殿试按照惯例是一诗、一赋、一论,而今年考生卷上的试题却只有两策论,后边还有两道算学题。

第一道策问如下,“今日曾有不少有学之士言道,进士所试诗、赋,不近治道,天子临轩策士而用诗赋,非举贤求治之意。

考诗赋于治国是否有益?”

没错就是这样的一道策问题。

齐皇也真有意思,今日殿试自己都废了诗、赋,还问考生考诗赋于治国是否有益,答案不是明摆着。

可是转而一想,所有考生都一味地恭维陛下圣明。

若反其道而行,肯定考诗赋于治国是有益的,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并延续上百年,并有它的道理。

是不是更能吸引齐皇的青睐,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若第一题难以下笔,再看第二题,“朕德不类,托于士民之上,所与待天下之治者,惟万方黎献之求。

详延于庭,诹以世务,岂特考子大夫之所学,且以博朕之所闻。

盖圣人之王天下也,百官得其职,万事得其序。

有所不为,为之而无不成;有所不革,革之而无不服……”

(1)“革之而无不服”六个字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