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又缠着顾策出借了他从前画的所有画作,苏染染将那些寓意好的尤其是能和中秋团圆沾上边的挑了出去,让苏娘子从中选了两幅,追着赶着要她娘绣成了两个一大一小的绣屏摆件,拿到了如意绣庄去寄卖。
苏娘子勉强打起精神,将那两幅绣屏完工了。
结果苏染染又有了新花样,打着她们要多赚银子养弟弟妹妹的旗帜,把顾策的其他画作都拿出来摆到了她娘屋里,这回不让她娘直接绣了,而是让苏娘子研究新的绣法,让她试着把不同的画作用刺绣的手法完美呈现。
第66章 夫子助扬名。
临摹画作绣大幅绣品, 是苏染染想了许久,为她娘想出来的一个出路。
对于苏娘子的绣艺来说,和人家一样去绣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太可惜了, 让她自己来设计特别的花样子, 绣出不同风格还要精致的绣品又太难了。而借助现成的画作,把不同风格的画变成绣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多了。
现在的世道, 好的书画难求且昂贵, 这种尝试对于别人来说, 光找到合适的画作和样图就太难了,对于家有读书人且这读书人还可能是将来书画大家的她们却是再容易不过了。
她这个新奇的想法,引起了苏娘子的兴趣。苏娘子看着顾策那一幅幅由简单到复杂, 由稚嫩一点点成长起来的画作,心里隐隐的有了一些灵感, 顺着这个想法琢磨下去, 真是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一个人作画的笔法不同, 颜料不同,渲染的方式不同,作出来的画作就大不相同。同样的, 如果用不同的针法,不同的颜色搭配甚至只是不同的顺序,绣出来的东西也可以千差万别, 比那些千篇一律按步就班绣出来的东西要生动多了。
苏娘子有了喜欢的事做, 精气神有了,笑容也多了, 两个孩子看在眼里这才放下心来。
顾策为了表示支持,还特意去徐夫子那里借了几幅山水人物的临摹版,拿回来给苏娘子研究。
苏染染则跟在她娘身边帮忙出谋划策, 当然,她是光动嘴动不了手,实力不够。但是她在画中多年,跟着顾策学到了不少作画的技巧和理论,虽然重生之后没有实践过,自己仍然不太会画,但是帮助苏娘子是足够的了。
娘俩刚开始研究没几天,如意绣庄安县那边的掌柜的突然登门拜访。
苏娘子绣的那两幅屏风图,一大一小,大的是按最常见的单扇立式屏风尺寸绣的,小的是按桌上的小台屏尺寸绣的,两幅绣的都是月圆人团圆,应了中秋团圆之意,可放到一起售卖。
这两幅绣图送到镇上的如意绣庄,就被掌柜的送去了安县那边。正好赶上有一个富商夫人来订屏风,一眼相中了上面的绣图,就两个一起给买下了。由绣庄这边按照客人指定的材质做成了屏风,加快赶工出来给那位夫人送去了府上。
这位姓王的掌柜的上了门,先不说合作的事,直接把先前的那笔银子结了,一共给了十五两银子。光看两幅绣品,这个价格给的很有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