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下又不掉块肉,怕什么。陈秧视线一转,落在李力手中握着的钢笔上:“书记,有年龄限制吗?”
李力抬起着头,正好看到她的视线在钢笔上,不着痕迹地将钢笔塞进书里:“没有,男的就行。”男同志力气大,以后去别的生产队也方便。
儿子今天的玻璃珠估计也被她哄去了。她要是喜欢钢笔,说不定哄儿子要他的钢笔呢。
能从石头手里哄东西的人可没有,这小姑娘人精着呢。
“我弟弟夏奔,十三岁,会木工会搭三孔灶会画图。”
陈秧一口气说完,眼巴巴地看向李力。
会画图?意味着识字施工原理都懂。李力来了兴趣:“明天让你弟弟带着图纸来找我,你也来。”他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物品,拿起一摞书:“对了,给黄队长带个话,让他明天早上也来大队。”
有机会当然要把握住,得亏李书记年青,不然这种事轮到其他大队书记面前,肯定会说乱弹琴。
陈秧连忙应下,余光瞥见他手里的一摞书籍,其中有许国璋英语一二三四册。
陈秧托高飞去了省城只买到了第一册 ,这本教材是七八十年外的英语教材,或者说是她能力范围内能搞到的最好教材。由于这年代英语不为大部分人所知,拥有全套教材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书记-----我弟弟挺喜欢英语的,您这几本书挺不错呢。”陈秧横下心,厚着脸皮开了口。“你弟弟会英语,他怎么知道英语的?”果然,李力更感兴趣了,同时出问了一个让陈秧难以回答的问题。
农村的娃,没读过几年书,并且村里小学和镇上中学都没有开设英语科目。他是怎么知道英语,并且还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