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母女三人头一回尝试缫丝纺线, 刚开始有点手忙脚乱的, 纺出来的丝线粗细也不是特别均匀, 偶尔还有断头的地方,但用还是可以用的,下次有经验了应该会更好一些。

当初蚕籽没花钱, 桑叶也是在野外现摘的,称得上是零成本。以后白色丝线都不用买了,光这一项就能节省不少钱。

量多的话还可以做成蚕丝枕头和蚕丝被, 这些都是好东西, 市面上价格不菲。

如果能解决染色的问题那就更好了, 但目前条件不具备,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只要温度合适,又有足够的桑叶, 一年可以养多次蚕, 因此江舒云紧接着就开始卵化第二批蚕卵。

……

江家母女三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 配合得格外默契, 制衣效率又提高不少。

江秋月原本在一家制鞋厂工作, 做鞋子特别拿手,江舒云画了几个复古的图样给她参考,她看一眼几乎就能原样做出来。

不论是玲珑秀美的女式绣花鞋还是大方端庄的男式云纹靴,全都不在话下,搭配着衣服一起卖很受欢迎,一双鞋能有五块八块的利润。

现在母女三人一起开工,一周至少能做三套成衣、三双鞋子以及头饰帽子荷包等配件若干,利润至少130块。

按人均来算,每人一周就能赚四五十,抵得上县城里做买卖的个体户了。

当江舒云第一次把一张50元的整钞交到江秋月的手中时,江秋月不禁微微红了眼眶,感激地说:“二妹,谢谢你。”

之前她在制鞋厂上班,经常三班倒,辛苦一个月下来工资只有30块,基本上全都用于家里的生活开销了,几年下来都没攒到钱。

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她虽然和李宝根早已感情破裂,但却没有勇气和她分开,囡囡出生后更是如此,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是江舒云的鼓励和教她的这门手艺令她走出泥沼,生活重新有了动力和盼头。

江舒云笑道:“自家姐妹,不用这么见外,这是大姐你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