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牺牲的将领们,为了边塞百姓不再受吐蕃的烧杀抢掠,如果重来一次,权衡利弊之下,他还是会这么做。
毕竟个人的荣辱,哪比得过让大唐将领少受伤亡,让边境百姓免受烧杀抢掠之苦更重要?
想到拼去这一次的军功,能护住那个小丫头,也不妄相识一场,被他在边塞缠着王伯王伯的喊。
既然撕破了脸皮,那干脆不管不顾了!
“皇上,臣和此次出征回京的将领,听到刚刚御史参奏臣和公主时,才知道臣和公主通敌放走大朗雅的流言,已经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试问军中边塞之事,如何会传得满京城都是?”
“若臣真有通敌之嫌,如何能攻下石堡城,拓地千里?难道吐蕃是傻子,因为要讨好臣,甘愿让出自石堡城往吐蕃的千里之地不成?如此荒谬之言,实在可笑可叹,也令臣寒心啊!”
安信王讥讽的看向宇文融:“若有些人担心臣军功显赫,会被皇上重用回京任职,分了他的权势,大可不必!”
“臣受先帝和陛下之恩,身上又流着李唐皇室的血脉,守卫戍边本是应尽之责,臣也愿意永镇戍边,换边塞百姓安宁和平。”
“这是臣的愿望,相信也是每一个为故土亲人而战的大唐儿郎愿望,臣既已经表明了自己愿意永守戍边的心愿,那接下来澄清放走大朗雅的谣言。”
“大朗雅并非如京中流言所传的那样,是被臣给放走的,而是臣为了擒拿吐蕃主帅,重挫吐蕃军,以大朗雅为诱饵,让吐蕃主帅以为本王会在押送大朗雅回洮州的路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