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来到屋里,给伯父、伯母行了礼。

程大伯和蔼地问:“六郎考得如何?题目可都会吗?”

程平不像父亲死活要挂在进士科这棵树上,她考的是明经科。

时人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中明经已经算老的了,五十岁中进士还算年轻。可见二者难易程度的差别。

也无怪乎这么说,明经考的主要是对经书的背诵和理解,只要记性好,肯下功夫,多半是能考中的。

前世英语专业、对背诵算是术业有专攻的程平,今世在生存压力下,爆发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不就背诵吗,这都不是事!近几年更是用上了高三作息时间表,不但把经书背得烂熟,对注疏们也通读过多遍。

本次县试,程平一见题目,便禁不住露出轻松的笑容,磨墨时看旁边的那位抓耳挠腮,内心深处更是像做上武林盟主的奸角,恨不得大笑三声!1

当下程平跟程大伯把各经帖的章节说了,又说了墨义的题目。2

程大伯问程平是怎么回答的,程平也一一恭敬地说了。

程大伯也念过几年书,听了程平的墨义,挑不出什么毛病,便拈着胡须点点头,又问:“老名府口试问的什么?”

这口试考的是三道时务策问题,由县令亲自出题。

本县这位县令是三十年前的老明经了,苦熬了这么些年,胡子都白了,也不过是个县令。

这位老先生是个谨小慎微的,不敢问藩镇、党争这种题目,只问些若是洪涝,你作为地方官该当如何,若是旱灾,又该当如何这样的实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