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绍亲征

重生三国 宋默然 2542 字 3个月前

当初听闻兄长主动退了婚,他风光迎娶冀州本地大家女时,齐棠真伤了心,许久也没有缓过劲来。她不愿意相信心目中那个“县尉哥哥”会这样做,可残酷的事实让她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她想像中的那样。或者说,她根本就不应该有那种“奢望”。

朱广的语气低沉:“士安兄想必也给你解释了我为什么要那么做,而且我相信他一定替我找了很多理由,甚至都让你有些相信了。但我现在要告诉你,那都是借口。”

齐棠转过身来,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她深深为之倾心的男人,她不明白。

朱广的神情很平静,目光依旧是那么真诚:“我和甄宓成婚,并不是形势所迫,也不是被逼无奈,其实跟贾文和都没什么关系。我之所以要娶甄宓,是因为我看重甄家在河北的影响力,是因为我看重甄家的财富能够帮助我在河北立足。”

在朱广的印象里,齐棠年纪虽小,性子却烈,她一旦听到这些话,必然反应激烈。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人,真就比世间任何事物都要复杂。

齐棠非但没有暴怒,甚至连先前那股幽怨都没有了,好一阵沉默之后,她淡淡地说道:“现在看来,县尉哥哥是得偿所愿了。”

“是。”

“那,我就祝县尉哥哥霸业早成。”齐棠屈膝一礼,决然而去。

朱广在后头看着,一直到那背影消失,他仍旧站在原地。过了许久,一名齐府的仆人小心翼翼地过来问道:“将军,小人这就安排……”

“不必了,替我转告你家主公主母,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语毕,迈着沉重的步子,悄然离开了齐宅。

大门口,他的随从和卫士们还在等着,看到他出来,一名士兵牵过了铁象,却见将军摆了摆手,独自一人,步入了夜色之中。

“别跟着我,都回吧。”

转眼,时至七月,盛夏,黄河两岸的战备活动如火如荼。荆州刺史刘表从袁绍之命,协调从荆州各地抽调兵力近万,并有文聘、黄忠、魏延等相随。如果朱广得知这个消息,仅凭这三个名字,他就轻松不起来。

徐州刺史陶谦方面,对袁绍命令他出兵一事极为担忧。因为他并非袁氏党徒,深恐袁本初此举是一石二鸟,有削弱他实力之嫌。然,朝廷有命,不得不从,遂以平黄巾有功的骑都尉蔵霸为将,统包括丹杨兵在内的数千众前往听候任用。

而在河北,朱广不但亲自安排黎阳的防务,更依靠自己前一世的专业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加强了黎阳的城防。为了守住这个要塞,他命自己的心腹大将高顺率“陷阵营”坐镇,更不惜人力,将四座巨型抛石机拆运至城中重新安好。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袁绍大军一旦开始进攻,黑山张飞燕必然响应。上次攻打公孙瓒,是因为有并州牧王允帮忙牵制,这一回就只能靠自己了。为防备黑山军,除命令中山、常山,赵郡三地严防死守以外,朱广更命破贼校尉陈忠引数千精兵驻守赵郡,万一张燕南下攻邺,可以抵达一时,不至于腹背受敌。

七月上旬,袁绍自许都出发,文有许攸、郭图、审配、沮授;武有朱灵、高览、文聘、黄忠、魏延。号称马步军十万,浩浩荡荡向黄河进发,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队前后绵延,不见终点。

不出麴义所料,袁绍一开始真打算从水路运粮,又快又便捷,可据报朱广的左将军司马徐晃驻兵上游,切断了水路补给线,没奈何,只得走陆路。

光是声势浩大还不够,作为领袖人物,袁绍深知师出有名的重要性。所以,进军之际,他同时命自己幕下的“文胆”陈琳写了一篇《讨冀贼檄》。陈琳,字孔璋,这个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汉末文豪,“建安七子”之一。他或许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但笔下功夫十分老道毒辣。

原本的历史上,他曾经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差点没把阿瞒祖宗十八代骂个遍,曹孟德看完,愣是惊出一身冷汗。现在由他亲自捉刀,可以想像,文中必然让朱三体无完肤。

可是,骂曹操容易,因为他的家世背景和履历很多都知道。然朱广是近几年才崛起的,人们只知道他出身边境豪商之家,甚至连他祖父和父亲的名讳都不清楚。所以,陈琳便从他南下助剿开始骂起。

说若非隶属校尉曹操提携,朱广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早作了董卓刀下鬼。任范阳尉期间,若非刘虞和韩馥欣赏,又险些被黑山贼生吞活剥。及至洛阳,大司马骠骑将军袁公百般维护,才有他救出天子的壮举。等到西征董贼时,大司马不计较个人功绩,让他立下大功。

本以来,他会感激涕零,为中兴大汉贡献心力,然而游侠就是游侠,目光短浅,暴戾不法,一旦权柄在握,便目无君父朝廷,背叛故大司马大将军刘伯安的遗训,擅自进攻幽州在前,抗拒王师在后,其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